资源简介 法治中国建设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逐渐构建起这个系统工程的框架。 1.政治认同。认同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又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框 法治国家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宪法的地位?(2)建设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4)如何推动法治国家建设?2.自主生成问题请填写在小组自主生成问题单上,学科长汇总。归纳释疑1.全面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所依之“法”,是以宪法为核心且依据宪法而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5)宪法是国家法治统一的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树立法治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宪法实施。法治权威的树立,首先要抓住宪法这个“纲”,“纲举”才能“目张”。2.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1)“良法”是法律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其基本要义在于强调法律必须体现理性、表达公意、维护公益和保障人权。良法主要是从立法角度出发,要求法律制定完备严密,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秩序、安全等价值要求。(2)“法治”之“治”应当是“善治”,法治应是“善治之治”。如果说“良法”是指“法律”本身之“善”,那么,“善治”是指“法律实施”之“善”。良法善治不仅要求法律本身是“良好”的,而且要求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良好”的。(3)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良法善治体现了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反映。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侧重静态的治理制度建设目标,强调治理体系彰显正义、公平、民主、自由、人权、和谐、安全等共同价值;善治侧重动态的治理过程,要求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宪法、法律的统治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3.我国的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整体。 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2)我国的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3)从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人大专门委员会、政府部门和地方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些机构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环 节 守法 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丢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执法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司法 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其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监督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地 位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观点,法律实施也是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关 键 法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不足和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等问题拓展巩固1.“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的首要内容是( )A.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B.坚持良法之治C.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D.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2.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法治国家是( )①公民权利受保护的国家,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受法律确认与保护②国家权力受约束的国家,任何情况下行使权力都将承担法律责任③法律至上的国家,法律得到普遍的尊重与遵从④良法之治的国家,法律的内容合理,形式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也不能背离此要求。这体现了法治国家(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严格依照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和香港有关选举法开展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工作。这是发展香港特色民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开创了爱国者治港的新辉煌。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选举工作( )①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②坚持了宪法法律至上③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④确立了“一国两制”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法治国家是相对于人治国家而言的,它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需要( )①更多的法律 ②完备的法律体系③完善的法律实施机制 ④加强道德教化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6.2022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国家支持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责任,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机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孝育工作。材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②推进政府公正司法③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④满足公民的一切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浙江省金华市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法治金华建设。金华市举行了主题为品读“真理味道汲取法治力量”的“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下列说法中可作为本次活动宜传标语的有( )①以宪法为核心,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尊重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④坚持依宪治国,弘扬传统道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③政府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这句话说明( )①必须加强人大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依法行使质询权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必须完善以行政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实现国家各个领域治理有法可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法治”之“法”应是“良法”。北宋王安石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明代张居正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它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助力新时代中国实现良法善治”,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里面找到依据,每一页都与你我相关。据此,小王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良法之治,只要完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善治”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评析小王同学的观点。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 法治国家1-5 ADDAD 6-9 ACDC10. 答案:小王的观点是片面的。①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②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③政府部门要依法履职,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④建设法治中国,还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