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牧歌》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教学重点: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导入师:同学们中有人去过大草原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牧歌》来了解大草原,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2、播放歌曲《牧歌》,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师:歌曲中出现的画面有哪些都是什么?二、新课学习1、欣赏歌曲《牧歌》请同学体会歌曲的意境。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2、再次聆听《牧歌》并跟唱老师清唱,学生轻声哼唱,注意速度和节奏。3、《牧歌》是一首一段体式的长调蒙古族歌曲,并简述一段体的概念。4、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5、找出歌曲中的装饰音并演唱,教师指正。全体同学跟音乐轻唱,学会歌曲。6、全班合唱《牧歌》把学生分组分别跟着乐曲演唱歌曲。三、拓展学习1、欣赏歌曲《鸿雁》《青藏高原》学生听后判断歌曲的曲式,进一步学生一段体曲式 ,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四、小结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五、布置作业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