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课标要求】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国家依法维护公民在诉讼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尊重人权,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科学精神:理解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了解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的要求,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运用。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树立权利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公民享有哪些基本诉讼权利。难点: 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内容、要求,法律援助的目的、范围。【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诉讼权利面面观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1)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论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2)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注意:在民事诉论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1)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论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2)该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1)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2)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知识点二 寻求法律援助1.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因: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因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从而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宝贵机会。2.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含义: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3.如何寻求法律援助?(1)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支付劳动报酬,(2)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3)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4)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解护人、诉论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代理。(5)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4.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要求: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易错点 法律援助的申请及审核材料书写有困难的申请人,可口头提出申请,由接待人员按上述要求记入笔录,申请人签字或捺指印确认。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6] 2.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3.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4.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1.对符合条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并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机构与受援人应签订法律援助协议;2.对不符合条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难点剖析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与义务权 利 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申请回避的权利 如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遇到一个可能会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人,当事人有权又要求他退出,这就是我国三大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院和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上诉的权利 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上诉权就是由两审终审原则而来。当事人和其他相关诉讼主体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对此不能提起上诉义 务 (1)当事人应当依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不得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实施妨害诉讼的行为。 (2)当事人必须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在诉讼期间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3)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服从法庭指挥,未经审判长允许不得随意发言或向对方当事人提问。 (4)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随堂练习】1.2021年11月1日,经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领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以负面清单形式详细列举了7种不正当接触交往行为,包括禁止私下接触、禁止插手案件、禁止介绍案源、禁止利益输送、禁止不当交往、禁止利益勾连等。这有利于( )①构建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亲”“清”关系,共同维护司法廉洁和司法公正②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全国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效果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④维护公民诉讼权利,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来自萧山的赵女士称,她们一家三口到竹笆市一家名为“liubao”铁锅门火锅店就餐。服务员端来锅底,打开煤气罐刚一点火,火“噗”一声扑面而来,将她的脸部灼伤头发烧焦,三岁半女儿的眼部被灼伤。经查,店员并无操作不当。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服务员侵犯了赵女士及其女儿的生命权B.赵女士应向法院起诉火锅店C.双方均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D.该服务员是直接侵权人,承担受伤母女的赔偿责任3.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下列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②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③审查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可以看情况收取财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A县的张某在B县工作,张某于2021年3月3日购买了B县李某的房子,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一个月后双方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由于张某房租到期,向李某提出要求立即搬进李某的房子,李某答应。半个月后,李某又将房子卖给了出价更高且不知情的赵某,并办理了产权登记。赵某遂要求张某立即搬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不用搬离,因为李某已将该房子交付给张某B.赵某有权入住,因为李某与赵某已完成产权登记C.张某与李某合同有效,应主张李某继续履行D.张某应当在A县人民法院起诉李某侵犯其所有权5.吴女士取快递时被郎某拍下视频。为博眼球,郎某捏造了一段“已婚女性出轨”的故事,将摄录的吴女士视频和捏造的聊天内容发至微信朋友圈,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吴女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郎某的行为侵犯了吴女士的隐私权②郎某的行为侵犯了吴女士的名誉权③吴女士可委托辩护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④吴女士有权要求郎某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并消除影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的宪法原则,在诉讼领域中表现为( )①司法机关对公民在诉讼中的一切权益都要依法予以保护 ②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不受民族、种族、性别等因素影响③任何公民在诉讼中都平等地享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等诉讼权利 ④司法机关应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但是犯罪嫌疑人除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有( )①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②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④本人不熟悉法律义务没有委托辩护人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2020年4月,律师张明受李某委托处理了一起有关债务问题的诉讼案件。2020年9月,张明又受李某委托,为在一起恶意伤人事件中作为被告的李某的弟弟进行诉讼活动。律师张明在这两个诉讼活动中分别承担了( )A.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B.诉讼代理人、辩护人C.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D.辩护人、辩护人9.青少年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有很多。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选择的途径是( )A.通过调解、仲裁来解决 B.到律师事务所请求律师帮助C.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法律援助 D.到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10.因家人确诊新冠肺炎,小敏作为密接者被当地防疫部门公布活动轨迹。因不满小敏的活动轨迹比较广泛、接触人员比较多,造成后续监测排查工作比较繁重,社区志愿者小陆将小敏的个人信息公布在微博上,该信息在网上疯传,小敏因此遭到不少网民的骚扰。本案中( )①防疫部门侵犯了小敏的隐私权②小陆侵犯了小敏的人身权③小敏可委托辩护人起诉侵权者④小敏可通过调解的方式维权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甲和乙因为房屋租赁合同发生纠纷,后起诉至法院,下列哪个诉讼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体现( )A.甲聘请律师作为其代理人参加法庭调查 B.乙和甲在法庭上展开激烈辩论C.丙代表甲请求审判员丁回避 D.丙经授权提起上诉12.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下列人员中被称为诉讼代理人的有( )①在民事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②在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③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④在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害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3.根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可知,在诉讼过程中( )①对公民的一切利益都要依法保护②公民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③公民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④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以下有关法律援助制度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公安局以甲犯故意伤害罪为由逮捕了甲,如果甲经济困难,可以申请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B.未成年人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起诉至法院,该地法律中心对乙的经济情况审查后决定对其提供援助C.丙被怀疑与一桩谋杀案有关,被公安机关关押6个月,后被证明无辜,丙依法请求国家赔偿D.年迈多病的丁某因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申请法律援助请求子女给付赡养费15.下列情况中法律援助机构应该为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是( )A.申请代理的事项是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B.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不齐全,又未按要求作出补充C.申请人提出申请后,自行委托了其他代理人D.申请人提出申请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16.小张与小王因口角而大打出手,结果小张失手将小王的左眼打成重伤。小王虽然花费巨额医疗费用,最终还是被摘除了眼球。小王维权可以选择的正确方式是( )①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②委托辩护人进行诉讼③由公诉机关进行诉讼④提起行政诉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某市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律师服务团,个体私营企业在经营中遇到法律问题,只要向律师服务团拨打电话,服务团就会派人上门服务。下列情形律师服务团有可能提供服务的是( )①某位私营企业主酒驾后致人死亡,为其提供法律咨询②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企业债务纠纷调解与仲裁活动③解答有关私营企业主因离婚而产生的夫妻财产纠纷④接受非诉讼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专利侵权纠纷服务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8.某区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启动对该区几座住宅和附属平房的征收工作,柴先生的房屋在本次征收的范围内。柴先生认为区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合法。此时柴某( )①可以委托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 ②可向该区政府提出行政调解申请③需要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 ④可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19.W市城管执法人员未经林某同意,强行开锁进入林某屋内拆除违建阳台,造成房屋外立面损毁等不良后果,经政府有关部门调解后,林某不服调解。对此( )A.林某可以通过委托辩护人行使诉讼权利B.林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反而可能因建筑违章成为被告C.林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D.林某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二审20.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下列做法未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A.甲市整合政府和社会调解资源,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B.乙社区设置法律服务机器人,以投币方式获取海量法律法规供居民查询C.丙省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微信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D.丁县推行“一村一律师”,律师结对贫困村,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二、材料分析题21. 张某于2019年9月1日进入某电器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20年12月公司因为人事变动,将她的工作岗位从行政助理变为接待文员。接待文员的工作与她原来的工作和专业很不相符,而且工资收入也大为缩水。为此,她与公司力争,但公司以劳动合同中已规定“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调动”为由拒绝了她,甚至说,如果拒不服从,只能解除劳动合同。结合《法律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张某应如何解决与公司的纠纷?22. 2018年1月初李某夫妇为养老需要到舟山某楼盘看房,售楼处业务员推荐了一楼房屋前附带绿地花园的户型,称花园使用权归一楼业主所有。随后李某夫妇与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并签订了《一楼花园使用协议》,明确该幢一楼所属阳台外花园使用权归一楼业主所有。2020年1月李某夫妇验房时发现所谓“私人花园”竟为小区公共绿地。李某夫妇与房地产公司多次协商未果后,2020年6月向法院起诉。根据上述案例,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夫妇享有哪些基本诉讼权利?(2)若李某夫妇要求房地产公司继续履行协议,协议法院是否支持?为什么?10.1 学案 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③:经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故①③入选。②:法官、检察官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全国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效果”的说法错误,故②不选。④:没有体现维护公民诉讼权利,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2.C【详解】A:赵女士脸部灼伤头发烧焦,三岁半女儿的眼部被灼伤,但店员并无操作不当,并没有侵犯赵女士及其女儿的生命权,A错误;B:本案中赵女士和女儿受伤,法院起诉是途径之一,但并不是必要途径,可以通过调解、协商进行解决,B错误;C: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在中国,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当事人亲自进行诉讼的案件外,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可由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本案中如赵女士向法院起诉火锅店,属于民事诉讼,则双方均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C正确;D:该服务员为火锅店员工,火锅店承担受伤母女的赔偿责任,D错误。故本题选C。3.A【详解】①②③: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排除④。故本题选A项。4.B【详解】A:本案中李某又将房子卖给了出价更高且不知情的赵某,并办理了产权登记,赵某取得了该房屋产权,因此张某应该搬离,A错误。B:因赵某取得了该房屋产权且不违法,赵某有权入住,B正确。C:张某可以主张李某继续履行合同,但由于赵某已经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因此法院不会支持,C错误。D:张某应当在B县人民法院起诉李某侵权,但张某并未取得该房屋所有权,D错误。故本题选B。5.D【详解】①②:为博眼球,郎某捏造了一段“已婚女性出轨”的故事,将摄录的吴女士视频和捏造的聊天内容发至微信朋友圈,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吴女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郎某的行为侵犯的是吴女士的名誉权而非隐私权,②正确,①错误。③④:因郎某行为给吴女士带来极大困扰,所以吴女士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并消除影响。吴女士可委托诉讼代理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而非委托辩护人。④正确,③错误。故本题选D。6.C【详解】①:司法机关对公民在诉讼中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予以保护,而不是保护公民在诉讼中的一切权益,①错误。②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的宪法原则,意味着在诉讼领域中,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不受民族、种族、性别等因素影响。同时,任何公民在诉讼中都平等地享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等诉讼权利,②③正确。④:司法机关应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包括犯罪嫌疑人,④错误。故本题选C。7.B【详解】①②③: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被告人均可申请法律援助,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本人不熟悉法律义务没有委托辩护人”不是法律援助条件,④不选。故本题选B。8.B【详解】B: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是辩护人,B正确。AD: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但不能委托辩护人,AD不符合题意。C: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C【详解】A:“通过调解、仲裁来解决”不属于“打官司”的题设要求,A不符合题意。B:“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意味着不能到律师事务所请求律师帮助,B不符合题意。C: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C符合题意。D:民事诉讼需要诉讼费用,“到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不符合“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题设要求,D排除。故本题选C。10.B【详解】②④:社区志愿者小陆将小敏的个人信息公布在微博上,侵犯了小敏的人身权,对于小陆的侵权行为,小敏可通过调解的方式维权,②④符合题意。①:小敏作为密接者被当地防疫部门公布活动轨迹,这是防疫的需要,因此并没有侵犯了小敏的隐私权,①说法错误。③:小敏可委托代理人起诉侵权者,而不是辩护人,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B【详解】ACD:三项分别是委托代理人、行使回避权和上诉权的表现,ACD排除。B:“乙和甲在法庭上展开激烈辩论”是行使辩护权的体现,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B【详解】①: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①符合题意。④:在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④符合题意。②③: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13.C【详解】②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在诉讼过程中表现为公民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②④符合题意。③:选项中“相同”说法错误。①:公民的利益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公民的一切利益”说法不正确。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B【详解】A:在刑事诉讼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与其经济情况没有关系,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选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B入选。C:遭受公共权力损害而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应该予以法律援助,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丁某因经济困难请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而申请法律援助的行为是符合规定的,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本题选B。15.A【详解】A: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A正确。B:证明材料不齐全且未作出补充,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书面告知拒绝理由,B不符合题意。C:该选项中的申请人已经委托了代理人,不需要再接受法律援助,C不符合题意。D:该选项中的申请人继承了大笔遗产,不能获得法律援助,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农村“五保”对象,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刑事诉讼中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人,无须出具经济困难证明。16.A【详解】①:本案中小王左眼眼球被摘除,其伤残情况已构成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小王为被害人,帮助其进行诉讼的人为诉讼代理人,①正确。②: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②错误。③:我国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起诉,③正确。④:本案为刑事诉讼案件,④错误。故本题选A。17.B【详解】材料中个体私营企业律师服务团的服务对象是个体私营企业,服务范围是经济纠纷。①:选项内容属于刑法调整范畴,①排除。②:选项内容属于经营中的债务纠纷,②符合题意。③:选项内容属于家庭婚姻关系中的财产纠纷,③不符合题意。④:选项内容属于专利侵权纠纷,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A【详解】①: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进行诉讼,①正确。②: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的行为,本案属于行政纠纷,②错误。③: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由原告柴某提供,③错误。④:《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④正确。故本题选A。【点睛】在法律用语中,要注意“可以”“须”“应当”所代表的强制性规定与授权性规定,其法律强制效力是不同的。在行政级别上,要注意“中央、省及省辖行政机关、设区的市及所辖行政机关、区市县及所辖行政机关、乡镇及所辖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19.C【详解】A: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公民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本案属于行政诉讼,李某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A错误。B: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只能是行政机关,B错误。C:本案中当事人李某不服调解,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C正确。D:李某与政部门之间的纠纷未经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不可以申请二审,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20.B【详解】ACD:这三个选项都有助于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B:法律援助及公共法律体系,应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公民提供,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故本题选B。【点睛】21.①张某可以再尝试与电器公司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就岗位问题达成和解协议。②张某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③张某可以就岗位问题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但应在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④张某对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分析】背景素材:张某与公司的纠纷考点考查:调解、仲裁,诉讼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法律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张某应如何解决与公司的纠纷。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材料“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及教材所学知识,从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四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就岗位问题达成和解协议。得分点②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得分点③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但应在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得分点④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2.(1)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上诉的权利。(2)否。继续履行必须以守约方提出请求为条件,且违约方具备继续履行协议的能力。该涉案房屋阳台外花园为小区公共绿地,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坏和改造,该房地产公司不具备继续履行协议的能力,故法院不支持李某夫妇请求。【分析】背景素材:本题以房屋花园争议为话题设置问题情境。考点考查:本题考查法律的知识。能力考查: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述案例,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李某夫妇享有哪些基本诉讼权利。第二步:结合教材知识,说明理由。本题涉及公民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知识,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李某夫妇享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上诉的权利。(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若李某夫妇要求房地产公司继续履行协议,协议法院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第二步:结合教材知识,说明理由。法院不会支持房地产公司继续履行协议,因为继续履行必须以守约方提出请求为条件,且违约方具备继续履行协议的能力。该涉案房屋阳台外花园为小区公共绿地,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坏和改造,该房地产公司不具备继续履行协议的能力,故法院不支持李某夫妇请求。【点睛】政治主观题五步答题法1.审——审材料2.读——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3.联——联系课本(时政)知识4.列——答题要点5.写——写出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1学案.docx 10.1学案详版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