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压强4. 大气压强授课人:XXX新课导入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高的范围内。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新课探索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生活中有许多例子能使你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观察生活中的大气压强a. 什么力量把塑料钩压在墙上b. 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a. 为什么墨水会被吸进钢笔b.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杯子为什么会牢牢地吸在气球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1654 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把两个直径为 55.9 cm 的空心半球扣在一起,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分别在两个半球各拴了 8 匹马向两边拉,结果还是很难拉开。但如果不抽去空气,两个半球轻轻一拉就开。大气压强有多大是什么力量把两个半球压得这么紧呢?是空气。大气的压强有这么大吗?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强的值用两个塑料挂钩的吸盘可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强的值。1方法将注射器针筒内的空气排空,然后用橡皮帽堵住,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针筒下面挂钩码,记录当活塞刚好开始下滑时钩码的总重力 F,估测针筒的横截面积 S,利用 p = F/S 公式计算大气压强。2方法3方法托里拆利实验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图所示的装置,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取一根长约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水银;(2)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开口朝下倒插在水银液槽中;(3)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水银流出。经测量,管内外水银柱面的高度差约760mm。760毫米760毫米把管子倾斜,管内外水银柱面的高度差仍然是760mm。760毫米当往水银槽中倒水银使水银槽中的水银面上升,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银面也跟着上升,并且玻璃管内外水银面之差还是760mm。当用手将玻璃管向上提,玻璃管上移,水银柱却还是保持760mm.760毫米当换用大的玻璃管做同一个实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大玻璃管内外水银面之差还是760mm.760毫米760毫米760毫米真 空汞汞柱大气压大气压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 760mm 高的水银柱。 也就是说,大气压强跟 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正好相等。分析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以算出 760 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 = ρ水银gh= 13.6×103 kg/m3×9.8N/kg×0.76m= 1.01×105 Pa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这相当于有 10 N 的压力作用在 1 cm2 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倒时对地面的压强还大。大气压强与空气的疏密有关系。1648 年,帕斯卡发现,离地面越高的地方,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下图表示出了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大气压强与天气由于太阳的照射、地形的差异等因素,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强不是均匀分布的。大气压强的地区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饱含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云,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天气现象。所以大气压强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仿照托里拆利实验,格里克做了一个三层楼高的水气压计。通过长期的观测,他发现水柱高度的变化与天气有关。1660年他根据一次气压的突然下降,预报了一次大的暴风雨。课堂小结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保半球实验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等于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大小)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大气压强与天气随堂演练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 )A. 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B. 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C. 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D. 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B2. 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封严,小心地将杯口朝下,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A. 纸片太轻了C. 水把纸片粘住了D. 水由于惯性处于静止状态B. 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B3.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 保持不变B. 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 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 稍微下降一些B4. 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5cm,如图所示,设实验过程中管口不离开水银面,试回答:(g=10N/kg)(1)此时此地的大气压的值为____mm 高水银柱,合_________Pa.(2)将玻璃管向上提1cm(不离开水银槽里的水银面),此时管内的水银柱高为_____cm.7501.02×10575(3)如果实验时少量的空气不慎进入管中,则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若在管的顶部开一个小孔,则根据_______原理可知,管中的水银______喷出,而是水银柱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为止.(5)若要求降低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连通器不会下降至与水银槽液面提高实验装置的高度(将装置由山脚移向山顶)课后作业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