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知识梳理2.1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想一想] “自相矛盾”与客观矛盾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提示:不是。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是错误的。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排中律的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拓展: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关 系 矛盾律 排中律区别 要求不同 要求排除人们思维的自相矛盾,强调“A不是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强调“A”与“非A”,其中必有一真错误不同 “自相矛盾” “两不可”作用不同 运用不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 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联系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二、课堂练习---知识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的的画“×”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2.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5.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充分必要条件。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7.有人问:“有没有飞碟 ”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8.“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这句话符合同一律的要求。9.“自相矛盾”与客观矛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0.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三、随堂检测1.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这启示我们( )A.应学会诡辩的技术以自圆其说B.要避免偷换概念而违背同一律C.不要违背矛盾律的错误D.排中律是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2.“逻辑”一词常见的含义不包括( )A.思维内容 B.逻辑的规则与规律 C.逻辑形式 D.规律3.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刚成立时萧条荒凉、民生艰难的中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中国。上述说法( )A.正确,符合同一律的要求B.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D.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4.下列说法中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的是( )A.地球既围绕太阳运转,又不围绕太阳运转。B.有人说:“我还没有决定是否考大学。”C.这个罪犯的行为既是故意的,又不是故意的。D.顾客:“同志,这儿有好酒吗?”售货员:“这儿的酒都是好酒,我们从来不卖掺水的酒。”5.“逻辑”有多重含义。下列语句中“逻辑”一词,与“规律”同义的是( )。A.写文章能否折服读者,辞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础性的问题在于逻辑B.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C.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D.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6.下列说法中的“逻辑”,属于逻辑学研究对象的有( )。①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自身的逻辑,才能搞好经济建设②王同学本科毕业后,报考了逻辑学专业的研究生③你说起话来有时还真是颠三倒四、毫无逻辑④遵循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成语“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这一经典成语为一则思维规律的命名提供了借鉴。下列选项中违反这一规律的有( )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补充下面哪一项,将最强有力地支持题干中的推理( )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在未来社会,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9.正是因为复杂现象的普遍存在,复杂系统科学的应用空间不断拓展延伸,系统观念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中也在发挥重要影响。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把握系统观念的科学逻辑,提升自己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这需要我们( )①克服和消除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②掌握认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③把握思维的规律及规则④创造思维规律、形式和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违反矛盾律的是( )①“所有的鸟都是会飞的”与“有的鸟就不会飞”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③“这件事我没有过问”与“这件事我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④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人不是学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从思维形式上看,这个结论的错误在于( )A.概念没有准确地表达判断B.不符合推理的规则C.判断前后相互矛盾D.推理的前提不正确12.中华腾飞,系于企业;企业腾飞,系于企业家。因此,中国经济的起飞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下列逻辑推理方法与上述推理方法相同的是( )A.红盒中装蓝球,蓝盒中装绿球。因此,红盒中不可能装绿球B.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价值,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价值低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D.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勤奋,勤奋需要意志支撑。因此,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13.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 )。①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逻辑学权威规定的 ②是人们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④是人们科学思维必须要遵循的思维自身的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同样是暴乱,香港的黑暴分子,被美国政客赞誉为“英雄”,美国国内抗议民众则被称为“暴徒”;同样是火箭残骸坠落,对于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坠落一事,美国政客与媒体作出“失控”“不负责任”“设计不达标”等诸多指控,而对于美国一家航天公司发射的火箭残骸坠入农场,则将其浪漫化为“点亮夜空”的电影大片场景。从逻辑与思维角度看,美国“驰名双标”的荒谬性在于( )①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②背离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③用自相矛盾的思维逻辑,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④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导致“定义过宽”的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2019年5月15日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精准地道出了文明发展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A.规律B.逻辑学C.思维方法D.逻辑规律与规则二、综合题16.想一想: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17. 某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在布告栏里张贴了一则通知:本校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参加运动会的开幕式。学生A看到通知后发表言论: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是一个学校的运动会,如果一个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要一个学校的全体人员参加,那么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世界的运动会,就该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参加开幕式,而这是不可能的。由此,我们学校的全体人员都参加开幕式也是没有必要的。 学生A的言论是否正确?为什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形式逻辑是专门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一门学科。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地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逻辑知识是揭露错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力工具。(1)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科学精神)(2)形式逻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作用(科学精神)19.议题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材料一 谈到矛盾律的时候,我们必须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区分开来。在日常思维中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要特别注意把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相区分。“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如果其所表达的是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则其所表达的是辩证矛盾思想。但若理解成物体运动“既有连续性,又没有连续性”,那就是逻辑上自相矛盾的思想。材料二 某珠宝店的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赵:不是我偷的。钱:李是罪犯。孙:钱是罪犯。李:不是我偷的。思维碰撞(1)什么是矛盾律?其基本要求是什么?(2)说一说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3)若材料二的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第二课 参考答案1.B2.A3.A4.B5.B6.D7.B8.B9.C10.B11.D12.D13.D14.C15.A16.错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17.不正确。因为学生A将学校运动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混淆,偷换了概念,没有做到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违反了同一律,无法得出正确结论。18.(1)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2)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地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19.(1)矛盾律,有时又称为不矛盾律。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基本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2)①逻辑矛盾是断定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都成立的逻辑错误;而辩证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有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②逻辑矛盾是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属于思维(意识)的范畴,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而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于存在(物质)的范畴,具有客观性。(3)罪犯是钱。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是罪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课学案.docx 第二课学案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