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 立足职场有法宝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法律守护劳动者1.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1)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就业劳动训练。(2)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注】:为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2.劳动者与劳动法:(1)劳动者:①含义: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②要求: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劳动法:①作用: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②意义: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法的首要原则);①内涵: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②意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2)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①内涵:a.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②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3)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①体现: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少数民族劳动者、退役军人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链接】: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⑴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劳动;⑵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⑶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⑷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②意义: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知识点二 劳动也要签合同1.劳动合同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意义: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①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2.劳动合同的内容(条款)(1)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2)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 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平等自愿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协商一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诚实信用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知识拓展】劳动合同违反合法原则的具体情况包括:①主体资格不合法:如用人单位的职能部门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一方达不到法定就业年龄,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②内容不合法:凡是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矛盾、相抵触的条款,均属无效条款;③形式不合法:法律规定的有效形式主要是书面形式。4.劳动合同的约束力:(1)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①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②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相关链接】: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重难点解析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内涵合法 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 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平等 自愿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协商一致 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分歧只能以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诚实信用 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实践中,在加工承揽、运输、保管等合同中,一方向对方提供劳动力,对方向提供劳务活动的一方给付报酬,由此产生的纠纷与劳动合同纠纷较为相似。但是,这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或混淆起来。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区别如下。(1)合同主体不同。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由此可知,劳动合同的一方为自然人,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一方或双方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2)合同主体的关系不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须有行政隶属关系,即劳动者须加入用人单位,成为其中一员,接受用人单位的领导;劳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则不存在一方加入另一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不同。基于劳动合同支付的报酬为工资,是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支付的,在方式上具有持续性和定期性,以维护劳动者的生活消费;在劳务合同中,支付的报酬为劳务费,是依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支付的,在方式上通常具有一次性,也可以分期付款。随堂检测一、单选题1.姜某系某建筑公司临时性用工,2021年4月双方订立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第八条约定姜某“工伤责任自负”。这一约定( )①违背了劳动合同合法公平的原则②建筑公司免除了自己的法定责任③尊重了当事人工伤待遇的自主选择④属于劳动合同的补充条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下列劳动合同无效的是( )①农民工为找工作与企业订立的合同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③生死合同④卖身合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情形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有( )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②企业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③双方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任何一方不得歧视、欺压对方④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订立的劳动合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春节过后,远在山西的李刚来到上海打工。在与厂方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发现在“休息、休假”权利方面规定“每周有一个休息日”不妥,与厂方协商改为“每两周休息一天,其余休息日集中起来三个月回家探亲一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与厂方主要坚持了原则。( )A.合法 B.平等自愿 C.协商一致 D.诚实信用5.我国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B.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C.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D.协商一致6.2020年4月9日,山东高速集团启动省属企业最大规模“云”招聘。本次招聘涵盖土木工程、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50多个专业,面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学历人群,共提供1378个就业岗位。在此次招聘会上,A同学与某公司达成签约意向,双方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下列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的是( )①试用期和工作时间②劳动合同期限和工作内容③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④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报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小王大学毕业后到东南沿海某城市的一个企业求职,该企业与小王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企业不为小王缴纳社会保险费。该劳动合同中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条款是否有效 你的理由是( )A.无效,该用人单位免除了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权利B.无效,社会保险费用应该全部由企业承担,与个人无关C.有效,社会保险费用应该全部由职工个人负担,与企业无关D.有效,签订合同只需双方同意,他人无权干涉8.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方案显示,今后,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我国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③我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④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的意义是( )①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才能维权②劳动合同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③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④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安全无保障”经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在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依法履行劳动义务C.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D.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 )①保障了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 ②专门用来调整人身关系③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④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2.某外资公司工程部工程师小赵与公司签订的是一年期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并未为其缴纳保险。于是小赵不满,时常迟到早退,并在合同期内私自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新的劳动合同,对案例中双方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①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过短②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职工的各项保障,不应逃避依法缴纳保险的义务,应为小赵缴纳保险③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小赵不该因不满而迟到早退④小赵不应在合同期内再与其他公司签订劳动合同⑤既然公司没有为小赵提供应有的保障,那么小赵与其他公司另外签订合同来保护自己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13.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关系,确定的首要原则是( )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B.平等竞争原则C.特殊劳动保护原则 D.协商一致原则14.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先后制订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其意义是( )①促进了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②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③保证了公民不会失业,并获得劳动收入④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0年12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①是因为劳动技能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②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④是劳动者享有权利的代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6. 李某在某服装厂上班,年底时该服装厂接到许多订单,为了赶在春节前交货,该服装厂决定全体职工加班,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的休息日也取消,但该服装厂却没有按规定支付职工加班的工资。由于极度劳累,李某等人提出不愿意加班,但遭到拒绝。该服装厂认为,既然全体职工都加班,李某等人也不可以例外。后李某病倒,向服装厂递交了病假证明,开始不参加厂里的加班,该服装厂遂以李某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将李某开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该服装厂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②:某建筑公司与姜某订立的2年期限劳动合同中有“工伤责任自负”条款,建筑公司免除了自己的法定责任,违背了劳动合同合法公平的原则,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中的合同条款违背了劳动合同合法公平的原则,不尊重当事人工伤待遇的合法权益,③错误。④: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中第八条约定姜某“工伤责任自负”,属于劳动合同的正式条款而非补充条款,但违背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2.B【详解】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②③④:由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应选。①:由以上分析可知,无法判断出①是否是无效的劳动合同,不选。故本题选B。【点睛】3.B【详解】①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此可知①④应选。②③:由以上分析可知,②③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B。【点睛】4.C【详解】ABD:材料强调的是李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发现问题,并与厂方协商修改相关问题,二者主要坚持了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不是合法、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ABD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李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发现问题,并与厂方协商修改相关问题,二者主要坚持了协商一致的原则,C正确。故本题选C。5.A【详解】A: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劳动者的守护神,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A应选。BCD:均不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BCD不选。故本题选A。【点睛】6.C【详解】②③: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两类。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A【详解】A: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材料中的用人单位免除了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权利,因此,该劳动合同中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条款无效,A符合题意。B: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因此社会保险费由企业全部承担与个人无关说法错误,B排除。C:该保险条款无效,且社会保险费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并非由职工个人承担,C说法错误。D:该保险条款无效,且签订合同只需双方同意,他人无权干涉说法错误,所签订的合同必须合法,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A【详解】①②:我国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①②符合题意。③:该选项强调我国出台法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题干强调为什么要重视劳动教育,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排除。④:劳动者权利不是我国重视劳动教育的原因,④排除。故本题选A。9.D【详解】③④:材料中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③④符合题意。①:有了劳动合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没有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劳动者不能维权,①说法错误。②: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是劳动合同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C【详解】C:在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正确。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让其懂得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A错误。B:依法履行劳动义务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而非重要保证,B错误。D: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不选。故本题选C。11.A【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①③正确。②:民法用来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选项中“专门”表述不正确,排除②。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比较广泛,④说法过于笼统,排除。故本题选A。12.B【详解】②③④:材料中案例的双方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行为主要有:社会保险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公司未履行这一义务显然是错误的;订立、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用人单位,劳动者也应诚实、恪守信用,②③④符合题意。①⑤:这两项的分析不符合合同法的规定,①⑤应排除。故本题选B。13.A【详解】ABC: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平等竞争原则、特殊劳动保护原则都是劳动法确定的原则,其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首要原则,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协商一致原则不是劳动关系中确定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B【详解】①②④:我国先后制订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促进了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制定相关法律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不能保证劳动者不会失业,“保证”说法不正确,③排除。故本题选B。15.C【详解】②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对于劳动者来说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这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②③应选。①: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①不选。④: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劳动者更好地享有权利,④不选。故本题选C。16.①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延长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律规定。该服装厂决定全体职工加班并没有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且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没有休息日,加班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定范围,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②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该服装厂让职工加班却没有支付加班工资,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该服装厂开除李某的做法不正确,职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作出的非法定情形加班的决定,该服装厂要求职工超额加班的决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李某拒绝加班没有违反劳动纪律,该服装厂开除李某的做法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分析】本题以李某的劳动权利被侵犯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法律与生活》中劳动者权利有关知识的掌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答题类型属于说明类答题。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法律常识,逐层展开。信息①:该服装厂决定全体职工加班,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的休息日也取消→可联系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信息②:但该服装厂却没有按规定支付职工加班的工资→联系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信息③:该服装厂遂以李某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将李某开除→联系职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作出的非法定情形加班的决定,该服装厂要求职工超额加班的决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点睛】主观题解题方法和能力要求:1、解读材料和提问获取有效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准材料和知识的结合点,将有效信息转换为学科概念和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简明扼要,学科语言;4、论证和探讨问题,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学案.docx 7.1学案详版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