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课时 声现象(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课时 声现象(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2课时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4)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测距原理:s=_______.
(5)声速.
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及 有关: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 传声最慢, 传声最快;
振动
振动
介质
不能

种类
温度
气体
固体
②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注意】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2.音调.
(1)概念: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越高,音调越 .
(3)日常描述:①男低音(低沉),女高音(尖细);②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
3.响度.
(1)概念:声音的强弱.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 .
(3)日常描述:①低声细语;②震耳欲聋;③引吭高歌;④击鼓时力度不同响度不同.
340m/s
频率
振幅


4.音色.
(1)概念:声音的品质.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3)日常描述:①闻其声知其人;②模仿别人的声音;③区分不同的演奏乐器.
5.区别.
(1)音调与响度无关;(2)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3)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声速、音调和音色均不变.
6.三种乐器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弦乐器: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弦绷得越紧、长度越短、越细,音调 .
越高
(2)管乐器: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短,音调 .
(3)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音调 .
三、声的利用
7.(1)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音.
(3)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频率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4)应用:
①传递信息:
倒车雷达、声呐、B超、蝙蝠利用超声捕食昆虫;监测火山爆发、龙卷风以及核爆炸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越高
越高
20000Hz
20Hz
②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眼镜、超声碎石、超声空气加湿器;利用次声波的特性制造出次声武器,可使人的心脏、肺等因出现强烈共振而受损.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8.(1)定义:
①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划分:
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dB.
无规则
分贝
(3)控制方法:
①在 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禁止鸣笛、公共场合禁止喧哗、手机调静音等;
②在 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等;
③在 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戴耳塞、捂住耳朵等.
声源
传播
人耳
1.(1)如图甲所示,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按住喉咙,手会感到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夏天的夜晚,小明听到某种昆虫的叫声,它是靠翅膀的 发声的.小明的爸爸说:“这是蟋蟀在叫.”爸爸是根据声音的 分辨是哪种昆虫的.
振动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
音色
2.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在不断地向外抽气直到抽成真空的过程中(如图所示),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 ,当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此现象说明了 .最后无论怎么抽气还能听到闹钟的微弱滴答声,这是 的缘故.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减弱
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能够传声

3.(1)如图甲所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2)如图乙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底的声音,说明 能够传声.
声波
固体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0年9考)
1.(冬奥热点)(2022·泰州改编)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的,小号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耳中的,15 ℃空气中声速是 .
振动
空气
340m/s
(1)声音的产生:产生声音的发声体必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要听见声音,除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还要有介质把声音传过来.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即固>液>气.
方法点拨
声音特性(10年9考)
2.(中国科技成就)(2022·宁夏)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3.(回归课本)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声音的波形图,由波形图可以看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 ,响度 ,音色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D
相同
相同
不同
4.(2022版课标新增)(2021秋·安徽月考)如图所示,在敲鼓时,用鼓槌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以看见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 (选填“高”或“快”),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在鼓面上撒纸屑的作用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
物体振动

振幅
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本命题点要熟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并知道每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高低在波形上显示为波形的疏密;考题中常用“快”“慢”等字眼来描述发声体的振动快慢;用“高(尖)”“低(沉)”等字眼来描述音调;根据振动来判断音调时,可以通过观察发声体振动部分的长短、粗细或松紧来判断音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短紧细音调高,长松粗音调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大小在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高低;题目中常用“用力”“轻轻”等字眼来间接描述振幅,用“高声”“轻声”等字眼来描述响度大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我们通常靠音色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声.
方法点拨
声的利用(10年2考)
5.(2022版课标新增)如图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片的超声波清器,它能产生频率高于 Hz的声波,从而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这也说明了超声波能传递
,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 ;我国传统中医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说明声波能传递 .
20000
能量
不能
能量
信息
6.(2022版课标新增)天坛的声学三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回音壁可以让说话声传播很远,是因为它的表面能够多次 声波.
(2)当游客在圜丘台顶的天心石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里的“响亮”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或“音调高”).
(3)某同学站在三音石上拍手,0.2 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回音壁的半径为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反射
响度大
34
关于声音的利用,有以下三点: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语音交谈、各种声信号等.超声波:超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用B超诊断病情;蝙蝠飞行;探测金属内部裂纹;探测海洋深度等.次声波: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可据此监测这些自然灾害.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击碎结石;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武器;次声波武器.
(3)对回声测距考查,根据=的变形公式计算回音壁的半径.
方法点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0年4考)
7.(2022版课标新增)(2021秋·遵义期末)现代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噪减噪措施,下列措施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城市道路两旁种草植树
B.医院、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C.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  
D.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
(1)在声源处减弱(阻止声音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隔声音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阻止声音的接收).一般情况下,解答此考点的题目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2)噪声也是声音,它的速度、传播介质、声音特性和普通声音一样,并无差别.
方法点拨
声音的产生和听觉的形成容易混淆
8.(2022版课标新增)(2022·南平模拟)如图,用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音叉不发声时观察不到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的微小振动
B.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微小振动的音叉不具有能量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A
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1·上海一模)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时,小提琴的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传走了
B.演奏时,小提琴的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声音被手挡住无法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
方法点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1)声音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内;(2)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响度足够大;(4)健全的听觉系统.
10.(初高中衔接)(2022·合肥模拟)声音是一种波,在物理学上可以通过波形图来反映声音的特点.图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振动得慢
B.甲比乙发声的音调高
C.甲比乙发声的响度大
D.甲与乙的声音特点无法比较
B
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区分和应用
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若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方法点拨
1.(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D
2.(2021·广东)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B
3.(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4.(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
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C
D
5.(2018·广东)下列有关在音乐会上用小提琴演奏乐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与二胡的音色相同
6.(2021·广东节选)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C
不能
反射能力强
(2021秋·亭湖区校级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消声器,它对特定频率的声音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中,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选填“左右”或“上下”)振动.
(2)图甲中,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 .
A.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
B.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均匀的
C.向左传播时使空气变密,向右传播时使空气变疏
D.向左传播时使空气变疏,向右传播时使空气变密
左右
A
(3)图丙中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4)图乙中,A处声音的响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处声音的响度.
(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声音的强弱等级有关,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等级为20 dB,频率为100 Hz  
B.声音的强弱等级为40 dB,频率为200 Hz
C.声音的强弱等级为70 dB,频率为250 Hz  
D.声音的强弱等级为90 dB,频率为350 Hz
B
大于
C
本题通过材料介绍了“以声消声”的原理和应用,理解题意中表述的原理,并能结合图像等信息对题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方法点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