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精编试卷)和精编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精编试卷)和精编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精编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A 7.D 8.B 9.B
10.C 11.D 12.D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二、非选择题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精编复习资料)
一、规则的演变
1.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线纵横交错,社会的经纬是由众多的规则共同编织而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3.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4.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5.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6.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子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21·cn·jy·com
7.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规则的出现,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了生活的历史。21·世纪*教育网
二、传媒的行程
8.文化传播:所有的交往都可以看成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传播是通过说话、写作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www-2-1-cnjy-com
9.只要有交往,人们总在不自觉地参与文化传播活动。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10.文化传播的形式:小到亲朋好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11.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如:商贸活动、人类的迁徙、学校教育等。
12.传媒的概念: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
13.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14.传媒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传媒不断改进、丰富的行程,就是文化传播日益广泛、深人的行程。
15.大众传媒:即面向大众传递信息,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16.新兴的大众传媒——互联网:它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17.传媒,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更记载着生活时空的变迁。它记录着生活的内容,也记录着生活的变化。传媒因生活的改变而发展,生活因传媒的发展而改变。www.21-cn-jy.com
三、生活的故事
18.规则的演变、传媒的行程,集中反映了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传媒的行程,传承着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汇集着同代人的求索与创新,还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
20.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2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22.过去和现在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过去节俭消费、量人为出,现在是更新换代和“寅吃卯粮”。21教育网
23.除了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之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如,一些制度或规则的变化,同样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24.代际差异:就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的明显的差异。
25.代际差异导致的代际隔阂就是“代沟”。
26.代际差异会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7.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
28.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学习历史还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历史的知识值得汲取,它凝聚着先驱们付出的辛勤和牺牲;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它是我们励精图治的智慧和力量之源。21cnjy.com
四、综合探究七
29.第一手资料是指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
30.第二手资料是指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
31.考察区域的变化,要依靠各种各样的资料,资料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2·1·c·n·j·y
32.如何看待区域的变化:不同的区域,其变化有快有慢,有好也有坏;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33.事实与观点: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34.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2-1-c-n-j-y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精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关于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则无处不在 B.规则就是法律法规
C.规则都是成文的 D.规则往往规定不可以做什么
2.有关规则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明生活规范 ②建立生活秩序
③提高生活质量 ④限制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们的生活需要尊重和遵循规则,原因是规则…………………………………………( )
①有成文的和不成文的 ②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③都是约定俗成的 ④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近年来,国际足联不断更新足球比赛规则,这说明……………………………………( )
A.规则本身是不合理的 B.规则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和需要而修改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人人必须遵守规则
5.下列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属于非常直接的传播方式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类迁徙
C.学校教育 D.会议讨论
6.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所有交往过程,都可以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③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④文化只能依靠学校教育进行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A.广播和电视的出现 B.计算机的发明
C.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D.印刷媒体的推广
8.近年来,不少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寄新年贺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 )
A.降低同学们的消费需要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环境污染 D.减少个人的经济支出
9.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场合,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经营者 D.销售者
10.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 )
A.在餐厅就餐 B.购买保险 C.在市场上购物 D.娱乐
11.一份对百万富翁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37%的人开二手车,85%的人使用优惠券购物。由此可见,合理的购物方式应该是……………………………………………………( )
A.只进不出 B.只买便宜的,不买贵的
C.只买旧的,不买新的 D.当省则省,当用则用
12.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时代进入“光与电”时代的标志是…………………………( )
A.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产生
C.铅字印刷术的产生 D.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
13.“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属于什么原则………………………………………………( )
A.超前消费 B.实际需求
C.绿色消费 D.量人为出
14.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过度包装 D.选用无氟冰箱
15.人行横道线从“跳石”到“斑马线”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规则……………………….( )
A.有悠久的历史 B.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C.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 D.是一成不变的
16.关于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公民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B.所有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规则是人人过日子必须遵守的,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在我国,人人可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
17.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下列属于现代人们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是………………………………( )
A.量人为出 B.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
C.寅吃卯粮 D.节俭消费
18.下列对于代际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B.它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C.它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D.它是无法相通的
二、非选择题(64分)
19.(9分)结合下列俗语,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消费观念?
(1)买涨不买落。(3分)
(2)好钢用在刀刃上。(3分)
(3)有钱不买半年闲。(3分)
20.(9分)分析下列校规制定的原因。
(1)教室规则(3分)

(2)考场纪律(3分)

(3)考勤请假制度(3分)
21.(16分)陈刚的父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整天非常忙碌,但是,每周仍会抽出时间与陈刚交流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陈刚的关心无微不至。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宽裕,父母给陈刚购置了许多家用电器、玩具和学习用品,家务活从不让陈刚沾手,怕影响他的学习。尽管陈刚已是一名初中生了,但是每天上学、放学还是由专人接送。父母从不让他外出与同
学交往,怕他外出出事。物质生活的富有并不能带来精神世界的充实,陈刚每天基本上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因此感到非常寂寞、孤独。请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陈刚与父母之间的不融洽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一种什么矛盾?其原因是什么?(5分)
(2)请问陈刚父母的做法有哪些不可取?为什么?(7分)
(3)如果你是陈刚,你将如何说服父母,使自己生活得充实、快乐?(4分)
22.连线题。(18分)
在…… 我是…… 要遵守/应该…… 我拥有……的自由
(1)学校里 ①行人 A.交通规则 a.接受教育
(2)火车上 ②学生 B.乘客须知 b.安全行走
(3)旅游景点里 ③乘客 C.游客须知 c.阅读、购买书籍
(4)书店里 ④顾客 D.学校的规章制度 d.观赏名胜古迹
(5)街上 ⑤观众 E.剧场秩序 e.文明乘车
(6)影剧院里 ⑥游客 F.爱护图书 f.观看喜欢的影片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其中禾成年人约有2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于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搜索信息。21教育网
材料二:浙江省玉环县珠港镇水龙村是浙江省首个信息化示范村,该村的上网普及率
达到了31.88%。该村村民上网主要是为了拓展业务,利用网络寻找致富信息。目前,该村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5家,他们告别了以前“千辛万苦、千山方水、千言万语”的经营模式,在家敲敲键盘就可使产品远销外地。21cnjy.com
材料三: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明确规定自2011年8月1日起,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21·cn·jy·com
(1)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网络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一说为什么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4分)
(3)有人担心,有些上网成瘾的未成年人在被禁止进入网吧后,会无所适从。请你给学
校提提建议,应该怎么帮助这些同学健康成长?(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