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复习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复习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教材回归】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特点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5.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 发展的普遍性 2. 发展的实质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5.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 2. 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4.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5.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内容及其方法论)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7.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及其方法论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9.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1.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体系构建】
【课堂探究】---链接“党的二十大”主干句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哪些哲学思想
(1)主要矛盾
(2)人民群众
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或对立统一)
【易混辨析】
1.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5.事物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6.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7.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8.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真题训练】
1.(2022·江苏真题)“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2022·湖北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山东真题)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材料体现了( )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B.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观察的角度
C.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D.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4.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有的植物是因为种子传播有问题,有的是因为授粉有问题,有的则是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科研工作者会研究这些植物的濒危机制,然后到植物园里进行繁育,并对它们的种子、枝条和花粉等进行保存,最后送回原产地,让它们的种群能够健康地繁衍下去。迁地保护( )
①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使其朝着科学家设定的目标发展
②把握了事物存在的条件,通过人为干预保护濒危植物资源
③验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表明了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广东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21·天津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精神是崇高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 唯物辩证法道理及材料分析
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①(请勿在此处作答)
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②(请勿在此处作答)
阐明材料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两条主要道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8.(2022·江苏真题)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分权尤其是财政包干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激励,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利用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来吸引投资是地方政府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强化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然而,各地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形成了诸多区域经济壁垒,带来了产能过剩、低层次重复建设等副作用,使国内市场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这些年我国在消除区域经济壁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地方保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过去的商品领域逐渐转向了服务业和生产要素领域,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进入新发展阶段,消除区域经济壁垒已成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既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什么现在却要规范竞争以消除区域经济壁垒?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加以解释。(6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B:凡事不宜刻、不宜贪、不宜痴,这是普遍性,而读书、买书、行善则是例外,这是特殊性,因此,材料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关系,B正确。
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强调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未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A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承认矛盾普遍性在坚持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C不符合题意。
D: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未体现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①:“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
②④:“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
3.D
【详解】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强调的是在人们实践基础上建立的联系, 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对牛的品格、精神等的认识问题,A不符合题意。
B:事物性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取决与人们观察的角度,B说法错误。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说法错误。
D:材料中唐代诗人、名将、现代诗人等不同主体对牛的品格精神的认识不同,说明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说法不对,①不选。
②④:科研工作者会研究这些植物的濒危机制,然后到植物园里进行繁育,并对它们的种子、枝条和花粉等进行保存,最后送回原产地,让它们的种群能够健康地繁衍下去,体现了把握了事物存在的条件,通过人为干预保护濒危植物资源,并且科研工作者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②④入选。
③:材料主要是科研工作者会研究这些植物的濒危机制,经过实践,让它们的种群能够健康地繁衍下去,不体现认识的反复性问题,③不选。
故本题选C。
5.C
【详解】①:漫画不体现事物发展有曲折性。故①排除。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漫画讽刺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何题;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故②符合题意。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6.C
【详解】③④: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题干中指出要是七分成绩就应对其工作加以肯定,不应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说明我们要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说明了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④两项符合题意。
①②:题干中强调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要有一个根本的估计,即对事物进行定性就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并非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并未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问题,①②两项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红军长征中我们党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革命路线。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中国具体实际具有特殊性,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8.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而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区域经济竞争曾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竞争也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形成了区域经济壁垒,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因此需要规范竞争,消除壁垒。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具体表现。
9.①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福建省立足本省文旅发展全局,积极构建文旅产品供给体系,推出多条主题文化线路,综合实施多项文化工程。③五条线路发展各具特色,打造文旅主品牌,抓好工作重点,推动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