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物理情境化问题的突破策略一.感知情境化试题的来源及命制原则二.情境化试题的突破策略一.感知情境化试题的来源及命制原则《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应用性,要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设计问题,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考查为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高考命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增强试题情境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通过复杂文本、实验场景、科技前沿、生产生活等特定情境创设,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情境式命题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减少裸考知识现象,让考查发生在知识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情境之中,这种题思想与“无情境,不教学”的教学原则完全一致。一.感知情境化试题的来源及命制原则2020年山东高考情境图和图像一共31个、表格一个2021年山东高考情境图和图像一共29个、表格一个2022年山东高考情境图和图像一共25个、表格一个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情境图和图像一共23个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情境图和图像一共14个、表格2个2020年山东高考物理只有第2题和第7题无图,2021年和2022年山东高考只有第1题无图,其余的题题有图。这几年高考注重利用情景图、图表、图像呈现丰富的物理信息,增加试题的信息的广度,例如:一.感知情境化试题的来源及命制原则物理情景分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学习探索问题 情境,结合过去三年高考试题的情境设题规律和趋势,2023年高考试题将进一步加大情境设题的多元性和开放度,引导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感知情境化试题的来源及命制原则1. 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 t1~t2时间内,v减小 FNC. t2~t3时间内,v增大,FN mg2020年第1题的问题情境是与考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乘坐电梯的过程”,是一道典型的体现生活实践情境的试题。要求考生具有关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基本认识,能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如图所示,密封的矿泉水瓶中,距瓶口越近水的温度越高。一开口向下、导热良好的小瓶置于矿泉水瓶中,小瓶中封闭一段空气。挤压矿泉水瓶,小瓶下沉到底部;松开后,小瓶缓慢上浮,上浮过程中,小瓶内气体( )A. 内能减少B. 对外界做正功C. 增加的内能大于吸收的热量D. 增加内能等于吸收的热量2021年第2题以密封矿泉水瓶内小瓶上升过程这个情境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这个其实是生活中的浮沉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实验,从生活情境中寻求物理问题。2021年第4题血压计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以此为切入点考查变质量问题,本题的亮点是要理解题目叙述的信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2022年第11题联系体育运动中打网球的情景设计物理问题,物理情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的设计比较新颖,体现了对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1年全国乙卷第24题(使用地区:安徽、河南、陕西、山西、江西、黑龙江、吉林、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本题联系体育运动中拍球的情景设计物理问题,物理情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的设计比较新颖,体现了对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篮球质量为m=0.60kg,一运动员使其从距地面高度为h1=1.8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为h2=1.2m。若使篮球从距地面h3=1.5m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为1.5m。假设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作用时间为t=0.20s;该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运动员拍球过程中对篮球所做的功;(2)运动员拍球时对篮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2020年的热学题取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拔罐”,通过对火罐和抽气罐内气体状态变化的对比研究,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魅力,考查考生对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5. 从“玉兔”登月到“祝融”探火,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已知火星质量约为月球的9倍,半径约为月球的2倍,“祝融”火星车的质量约为“玉兔”月球车的2倍。在着陆前,“祝融”和“玉兔”都会经历一个由着陆平台支撑的悬停过程。悬停时,“祝融”与“玉兔”所受陆平台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A. 9∶1 B. 9∶2 C. 36∶1 D. 72∶12021年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登陆火星,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万有引力黄金代换公式和二力平衡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2021年全国甲卷第18题本题也是以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本题设问的角度比较新颖,需要构造一个近火圆形轨道,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出半长轴。这道题充分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国家新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2022年第2题运载火箭是科技发展类情景性问题这道题充分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国家新科技发展。2022年第6题试验卫星是科技发展类情景性问题这道题充分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国家新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一位德国学者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与知识,犹如汤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二.情境化试题的突破策略1、让学生体会情境化试题与常见物理模型的关联;2、运用还原法构建真实情境问题;3、精心挑选情境化习题;4、善于在课堂中运用情境;5、在情境中拓展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15.中医拔罐的物理原理是利用玻璃罐内外的气压差使罐吸附在人体穴位上,进而治疗某些疾病。常见拔罐有两种,如图所示,左侧为火罐,下端开口;右侧为抽气拔罐,下端开口,上端留有抽气阀门。使用火罐时,先加热罐中气体,然后迅速按到皮肤上,自然降温后火罐内部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抽气拔罐是先把罐体按在皮肤上,再通过抽气降低罐内气体压强。某次使用火罐时,罐内气体初始压强与外部大气压相同,温度为450 K,最终降到300 K,因皮肤凸起,内部气体体积变为罐容积的20/21。若换用抽气拔罐,抽气后罐内剩余气体体积变为抽气拔罐容积的20/21,罐内气压与火罐降温后的内部气压相同。罐内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应抽出气体的质量与抽气前罐内气体质量的比值。1、让学生体会情境化试题与常见物理模型的关联本题来源于实际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求学生需要有恰当的应对策略,把“帽子”摘下来2、运用还原法构建真实情境问题基本生活经验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还原物理模型。有些试题来源于实际生活,而高于生活!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2、运用还原法构建真实情境问题会喷水的小茶宠高考题是最优练习题,但是要进行筛选,依法选题,学以致用:对情境化突出问题进行补偿训练,采用“定点清除”或“跟踪强化”等手段培养良好操作习惯,通过“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相结合,体现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带领学生跳出“题海”——体现题目背后所隐藏的知识、方法、能力和素养;3、精心挑选情境化习题。4、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运用情境无情境不教学!情境化的研究将是影响未来教学和高考的质量的关键抓手,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我们要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即充分展示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确定出所要认识和解决的科学问题。所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真实、可感,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可由教师基于现象或理论提出,也可以是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等方式。我们在课堂上要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要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课后题中的情境教学5、在情境中拓展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1、该题结合冬奥会,与人们热点问题相联系,建立了一个新的情景,设计精巧,新颖度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2、我们在处理该题让学生以问题驱动思维,以方法提升能力,要让他们建立物理模型,以模型引导情景,从原型到模型,物质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等,引导学生分析—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状态、分析过程等,进而让学生达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从“机械训练”向“理解创新”的转变我的发言完毕,肯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最后,祝全体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聆听与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