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杠杆 滑轮(共5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杠杆 滑轮(共59张PPT)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杠杆 滑轮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五要素
①支点O:杠杆绕着______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______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从支点O到动力F1_________的距离。
⑤阻力臂l2:从支点O到阻力F2_________的距离。
固定点
转动
阻碍
作用线
作用线
(3)杠杆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______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②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
静止
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臂关系 l1_____________l2 l1____________l2 l1___________l2
力的关系 F1____________F2 F1____________F2 F1_________F2
特点 省力,但______距离 费力,但______距离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实例 羊角锤、起瓶器等 筷子、钓鱼竿、镊子等 天平、定滑轮等
(4)杠杆的分类
>

<

<
>
=
=
2.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轴的位置__________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______。
③实质:定滑轮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2)动滑轮
①定义:轴随重物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实质:动滑轮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固定不动
方向
等臂
等于
一起运动
省力
省力
大于
(3)滑轮组
①结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__________。
③滑轮组竖直放置且不计绳重与摩擦时,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F=(n为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力的方向
3.其他简单机械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是一种可以________的简单机械。生活中常见的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等。
(2)斜面:坡度越小越_______,如盘山公路、螺丝钉等都应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
省力
省力
考点1 杠杆作图
考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考点3 杠杆的分类
考点4 滑轮 滑轮组
考点1 杠杆作图
抢分攻略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过支点且与力的作用线垂直。常见的错误认识有“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力臂”以及“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2.力臂作图的基本步骤:①找点(支点);②画线(力的作用线,必要时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③画垂线段(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④标符号。
3.最小动力作图:最小动力对应最长的动力臂(已知动力的作用点时,交点到该作用点的距离为最长动力臂),根据力与力臂垂直和杠杆的平衡确定力的方向。
例1(2021·广西百色)如图13-1所示,轻质杠杆的A点挂一个重物G,绳的拉力为F2,O为杠杆的支点。请在杠杆B端画出最小的动力F1及其力臂l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平衡。
【题后总结】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根据图示确定最长的动力臂,然后作出最小的动力。
如答图13-1所示
1.(2022·江苏苏州)在图13-2中画出杠杆的阻力臂l,并在A点画出使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时的最小力F。
如答图13-2所示
考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解题依据:F1l1=F2l2,知道其中任意三个物理量,可求出第四个物理量。
2.若F1l1≠F2l2,则杠杆将向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的一边倾斜。
3.动态分析:①保持支点某一侧的力和力臂不变,杠杆始终平衡,改变另一侧的力或力臂,此时要抓住力与力臂的乘积不变(f × l=常量)的特点进行分析;②用杠杆提升重物时,要抓住重力的方向不变的特点分析力与力臂乘积的变化情况。
例2图(2022·广西玉林)如图13-3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
A.仍然平衡 B.右端下降
C.左端下降 D.匀速转动
【解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l1=F2l2。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时,2L×(3+1)G<(2+1)G×3L,杠杆右端下降。
B
【题后总结】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当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中的某几个量发生变化时,杠杆将向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的一侧倾斜。
2.(2022·广西百色)如图13-4所示,轻质细杆可绕竖直墙上的O点转动,末端挂一个重为150 N的物体,拉力F沿水平方向,当θ=45°时,拉力F= _______N。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让细杆顺时针缓慢旋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拉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析】θ=45°时,拉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阻力来自物体所受的重力,阻力的方向沿竖直方向。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知,F的力臂与阻力的力臂是相同的,根据 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所以F=G=150 N。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让杠杆顺时针缓慢旋转一个小角度到题图中虚线位置,此时动力臂变小,阻力臂变大,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将变大。
2.(2022·广西百色)如图13-4所示,轻质细杆可绕竖直墙上的O点转动,末端挂一个重为150 N的物体,拉力F沿水平方向,当θ=45°时,拉力F= _______N。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让细杆顺时针缓慢旋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拉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50
变大
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图13-5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舂稻谷”的示意图。小华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B.将支点靠近人,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动
C.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D.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后移
D
考点3 杠杆的分类
抢分攻略
1.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的类型。例如:根据支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剪切工具可分为省力的剪钳(支点靠近物体)和费力的裁纸剪刀(支点靠近手)。
2.根据使用目的判断杠杆的类型。例如:人使用剪钳是为了夹断坚硬的物体,故剪钳为省力杠杆;而纸张硬度较低,人在裁纸时为灵活方便需要省距离,故裁纸剪刀为费力杠杆。
3.省力杠杆付出的“代价”是费距离,费力杠杆得到的“回报”是省距离,省力与省距离不可 兼得。
例3(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列各种工具,正常使用时省力的是 ( )
B
【题后总结】确定杠杆的类型时要先明确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4.(2022·广西贺州)下列四种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C
考点4 滑轮 滑轮组
抢分攻略
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滑轮组的绕线:知道拉力方向可以从绳端自外往内绕;若要最省力,则连接在动滑轮上的承重绳子的段数n最多。
3.忽略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动力F=,n为承重绳子的段数;若再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则F=。
4.作图:最省力的滑轮绕线要注意符合实际,如人站在地面拉绳子提升重物到高处时,拉力必须向下。
例4(2019·广西百色)如图13-6所示,用由相同滑轮组成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同一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高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甲、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相同
C.甲、乙两个拉力的功率相同
D.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较多
【解析】题图甲中n甲=2,不计绳重和摩擦,有F甲=;题图乙中n乙=3,不计绳重和摩擦,有F乙=,则F甲>F乙,选项A错误。题图甲中v绳= n甲v物=2v物,题图乙中v绳′=n乙v物=3v物,则v绳<v绳′,选项B错误。P==Fv=nFv物,即题图甲中拉力的功率P甲=2F甲v物=(G动+G物)v物,题图乙中拉力的功率P乙=3F乙v物=(G动+ G物)v物,则P甲=P乙,选项C正确。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乙滑轮组将物体提升相同高度h,做的额外功都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即W额1=W额2=G动h, 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C
5.(2022·广西贺州)如图13-7所示的滑轮为________(选填“动”或“定”)滑轮;若不计滑轮重及细绳和滑轮间的摩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_______N,可以匀速提升滑轮下重为100 N的物体。

50
6.(2022·广西河池)画出如图13-8所示的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如答图13-3所示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同),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3)改变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方法使杠杆平衡,记录F1、F2、l1、l2的数值
(5)将各组数据中的力与力臂进行相乘或相除,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进而归纳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续表
续表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实验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为得到普遍性规律,须改变所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
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续表
评估交流 (1)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3)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续表
深入拓展 (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性规律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若同时将两侧钩码悬点
向外或向内移动相同的距离,或同时取下左右两侧相同数量的钩码,可通过“力与力臂乘积的变化量”来判断哪一侧下沉
(3)用弹簧测力计代替杠杆一侧所挂的钩码,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拉变成倾斜方向拉时,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
例(2021·广西桂林)以下是小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如图13-9所示,接下来小桂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2)调节好后,小桂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不断调节悬挂位置直至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后,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不科学
(3)小桂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的做法是否科学? 答:___________。
不科学
拓展考问
在上例实验中:
(1)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便于测量力臂
B.便于悬挂钩码
C.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C
(2)用如图13-10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方式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无法测量力臂
D.力和力臂的数目过多
D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基础巩固
1.(2021·内蒙古赤峰)升国旗时,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旗杆上端定滑轮的作用是 ( )
A.省力 B.省功
C.费力 D.改变力的方向
D
2.(2022·湖南邵阳)某天,“生物”和“物理”两位大师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生物”大师伸出健硕的手臂对“物理”大师说:“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体哦!”“物理”大师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其实,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如图B13-1所示)。”关于这根杠杆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
B.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 F1是阻力
C.重物给前臂的力 F2是动力
D.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
A
3.(2022·上海)用如图B13-2所示的滑轮沿竖直方向提起一重为20 N的物体A,滑轮处于静止状态,相当于一个_______杠杆,力F的大小为_______N,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省力
10
0
4.(2022·黑龙江鸡西)周末,小刚去湖边钓鱼,钓到鱼后他将鱼拉出水面,如图B13-3所示,鱼线对鱼的拉力和鱼对鱼线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力;小刚使用钓鱼竿时,钓鱼竿是一个 _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相互作用
费力
5.(2021·广东)用如图B13-4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200 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 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B13-4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______(选填 “A”或“B”),动滑轮重为______N。
A
40
6.(2021·广西柳州)请画出图B13-5中力F的力臂L。
如答图B13-1所示
7.(2022·山西)如图B13-6甲所示,清明假期,亮亮同学回到老家,看到工程队正在施工埋电线杆,进行电网改造。亮亮发现他们挖的坑形状很特别,如图B13-6乙所示。工程师告诉亮亮这种坑不仅省力,还能缩短移动的距离。要把图B13-6乙中的电线杆竖立到坑内,请你画出作用在杆上A点的最小力及其力臂。
如答图B13-2所示
8.(2021·广西河池)如图B13-7所示,某同学用轻质杠杆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重0.5 N。
(1)实验前,杠杆如图B13-7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如图B13-7乙所示,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
(3)如图B13-7丙所示,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8.(2021·广西河池)如图B13-7所示,某同学用轻质杠杆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重0.5 N。
(1)实验前,杠杆如图B13-7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如图B13-7乙所示,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
(3)如图B13-7丙所示,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变大
4
能力提升
9.(2022·浙江丽水)如图B13-8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量程偏小。下列操作能使杆秤量程变大的是( )
A.将a点向左移
B.将b点向右移
C.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
D.将a、b点都向左移相同的距离
【解析】将a点向左移,阻力臂增大,动力臂和动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A错误;将b点向右移,阻力臂增大,动力不变,动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B错误;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阻力臂不变,动力变小,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C错误;将a、b点都向左移等长距离,杠杆右边长度变大,阻力臂不变,
动力臂变大,动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阻力变大,所称量物体的质量变大,量程变大,
故D正确。
参考答案:D
10.(2021·江苏镇江)如图B13-9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用细线将重物悬挂在A点,在B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则在保持杠杆水平静止的情况下 ( )
A.拉力F的大小为物重的2倍
B.当悬挂点左移时,F将减小
C.若F改为沿图中虚线方向,F将增大
D.若物重增加2N,F的大小也增加2N
【解析】题图中动力臂的长度为阻力臂的2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为阻力的一半,故选项A错误。当悬挂点左移时,动力臂、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则动力F将变大,故选项B错误。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拉力F转至虚线位置时,拉力的力臂变小,因为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故选项C正确。若物重增加2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的变化量为2N×=1N,故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C
11. (2020·广西河池)如图B13-10所示,轻质木杆AC可以绕O点转动,AB∶OB=4∶1,A端挂着重为300 N的物体G。为了使木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且物体G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00 N,需要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力的大小为 ( )
A.400N B.600N
C.800N D.1200N
B
【解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知,A点受到绳子向下的拉力为FA=G-F支=300 N-100 N=200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A×OA=F×OB,由题意知OA∶OB=3∶1,可得F=3FA= 3×200 N=600 N。
12.(2022·江苏泰州)如图B13-11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提升重为800 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在10 s内上升的高度。
(2)工人对绳端的拉力。
(3)当被提升的物重增大为 1 000 N时,工人对绳端的拉力。
解:(1)由题意知,物体上升速度为 0.2 m/s,物体在 10 s 内上升的高度为h=vt=0.2 m/s×10 s=2 m
(2)工人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2,
由η===可得,工人对绳端的拉力为
F= = =500 N
(3)不计绳重和摩擦,由nF=G+ 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G动=nF-G=2×500 N-800 N=200 N,
当提升物重为
G′=1 000 N 时,工人对绳端的拉力为
F′=( G′+ G动)
=×(1 000 N+200 N)=600 N
拓展延伸
13.(2022·四川遂宁)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利用如图B13-12所示的杠杆将一桶淡水从地面转移到船上(杠杆始终保持水平)。挂在A端的桶重100 N,内部底面积为600 cm2,桶内装有800 N的水,水深1 m。重600 N的工作人员用绳子竖直拉住B端,工作人员的脚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为 300 cm2,OA∶OB=1∶3。下列计算结果
错误的是( ρ水=1.0× 103 kg/ m3,g取10 N/kg)( )
A.水对桶底的压强为1.0× 104 Pa
B.水对桶底的压力为600 N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375 N
D.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0× 104 Pa
【解析】水对桶底的压强p= ρ水gh=1.0× 103 kg/ m3×10 N/kg×1 m=1.0× 104 Pa,A正确;由p=可得,水对桶底的压力 F=pS=1.0× 104 Pa×600× 10-4 m2=600 N,B正确;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G总×AO= F拉×OB,则 F拉==
=300 N,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G- F拉=600 N–300 N=300 N,C错误;
人对地面的压强 p′===1.0× 104 Pa,
D正确。
参考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