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力 课件 (共36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力 课件 (共36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引入新课
生活中,大家经常谈到“力”。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地 方感受到过力?
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但是力是看不见的。怎样确定力的存在呢?
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引入新课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人们认识力都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的;捏橡皮泥的时候,所用的力把橡皮泥捏瘪了,踢足球时,所用的力把足球踢动等。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把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把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上面的图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不一定!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张桌子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请同学们思考,力究竟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仔细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仔细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力可以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也可以使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还可以使足球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即: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力的作用效果有?
力既然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那又能不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一个同学将足球踢动,另一个同学用力使已经运动起来的球静止下来。即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是什么使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呢?
磁铁对小钢球的磁力使小钢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当汽车刹车时,受到力的作用了吗?
这时的力又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呢?力的作用还能产生什么效果?
受到了地面阻力的作用,这个力使汽车行驶速度减小。
力还能使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改变。
我们把这三种作用效果归为一类,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力还能使物体的形状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生活中,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大约为1牛;拿起一罐可乐所需的力大约为3.5牛;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牛。
力的三要素
体验一下,分别在A、B、C三点推开教室门,哪个更轻松?
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如何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如图所示: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体验一下用手拍桌子。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体验一下穿上轮滑鞋推墙。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同学们思考,解释图中的现象。
当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时,被推的船和自己乘坐的船朝反方向运动。因为人在推船的同时,也受到船对自己的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符号及单位: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知识点一:力

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知识点一:力
课堂练习
例题1:游泳时,使人向前行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人 B. 水 C. 地球 D. 其他人
B
游泳时,人用力划水,给水施加力,同时水对人也有力的作用,人在水的作用力下前进,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知识点一:力
【解析】
课堂练习
例题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 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如推桌子可以用内功推动
AD
知识点一:力
课堂练习
A选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质量,此选项错误;B选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此选项正确;C选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此选项正确;D选项,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但用内功推桌子的说法是不可能的,此选项错误。
【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改变或方向的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前提是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练习
例题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B.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一定改变
D. 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A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练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正确;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都属于力的作用效果,但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却不一定都改变,故C错误;由于A正确,故D说法错误。
【解析】
课堂练习
例题4: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 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 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 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B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练习
【解析】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木块有一个向右的运动趋势,木块受地面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阻碍物体的运动趋势,不是使木块运动,而是阻碍木块运动的,故A错误;在刚释放弹簧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故B正确;木块离开弹簧后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此时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木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最终停下来,摩擦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木块离开弹簧后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左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
例题5: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与力的方向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B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解析】
课堂练习
例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我们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B.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C.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D. 物体A对物体B施力时,物体B对物体A也施加了力的作用,且前面的力先发生
A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
带箭头的线段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故A正确;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B错误;弹力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直接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互相接触的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产生弹力,接触不一定产生弹力,故C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发生的;故D错误。
【解析】
实战演练
例题1: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推他一下,他便向后退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知识点一:力
运动状态
形状
实战演练
例题2:如图所示,弹簧将小球弹起,说
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战演练
例题3:如图所示的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
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
C. 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B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知识要点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 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使物体的形状改变。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