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标要求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困扰我不喜欢教抓不住思维主线··新名词不断涌现···案例太多,太乱··担心顾此失彼···不知落实什么··困扰他们不喜欢学抓不住课堂重点··笔记两极分化···区域背景缺失···不知落实什么··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值得关注结合实例···结合实例···结合具体实例···根据资料···根据图文资料···收集资料···自主绘图与文字表达···············城市辐射功能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建立逻辑关系建立逻辑关系必修二更多从直观和表现上看城市(镇)建立逻辑关系教材与案例● 城市: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区域 :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教材与案例城市区域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的依托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教材与案例概念: 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功能: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共同功能 所有城市都具备的功能,表明城市的共性,区分城市与乡村特殊功能 是某一个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如外贸进出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旅游中心功能,决定该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综合功能 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如首都、省会。主导功能 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材与案例教材与案例概念: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衡量标准: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教材与案例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城市规模城市等级城市功能越多越大越高教材与案例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长三角地区作为上海的经济腹地,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饶的物产,水稻、鱼类、桑蚕等农产品丰富,为上海市发展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上海市的经济腹地,第一层次是长江三角洲,第二层次是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在内的华东区,第三层次扩大到全国其它一些地区。教材与案例腹地发达的商品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基础优势近 便中心城市轻工业重工业工业中心“卧城”教材与案例教材与案例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形成: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城市体系和城市关联网络区域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围绕城市组织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通过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构成形成教材与案例城市等级:是指城市的大小。划分依据:人口规模(数量)。城市等级体系:指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一个地区城市等级体系。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服务种类的差异城市的等级与空间分布关系教材与案例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教材与案例城市辐射功能纽约的发展与辐射功能教材与案例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使美国东部沿海与内陆之间缺乏可靠的交通运输方式。西部大宗商品运往东部需要经过密西西比河顺流南下直抵新奥尔良市,后经海路绕过佛罗里达半岛转运至东部沿海地区。运河修建后,由伊利湖区到纽约的运输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而运费却下降了85%。纽约港从此地位倍增,成为西部货物的重要出海口。2.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腹地扩展有何作用 1.伊利运河修建对纽约港、内陆及五大湖区的意义 教材与案例表格:纽约的发展历程 时间 区域发展条件变化 纽约发展特点15世纪19世纪20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21世纪以来优良港口、港湾城市兴起伊利运河开通腹地迅速扩大国际水运航运中心贸易量增长迅速最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全美国、辐射全球,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占全美比重高教材与案例教材与案例读纽约轨道交通线路图,你能否分析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教材与案例读P44---45图3.8、图3.9和表3.1回答:1.该城市带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该城市带主要包括哪些城市 2.该城市带各城市之间客运量有何特点?3.该城市带中主要城市产业有什么特点 教材与案例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依托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辐射的必要条件辐射功能强的原因教材与案例影响区域 具体影响周边地区 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带 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美国 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国内的流动世界 发挥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城市辐射功能: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区域空间组织: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紧密联系的关联网络。地区产业结构与升级建立逻辑关系教材与案例产业结构分类:依据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教材与案例按产业功能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教材与案例材料1: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卡塔尔,石油、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资源禀赋材料2: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技术条件材料3: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分工深化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等等教材与案例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分工深化地区产业结构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反映体现教材与案例美国三大产业比重;美国产业结构图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教材与案例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教材与案例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教材与案例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地形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平原、山地为主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资源 贫乏 丰富 丰富 丰富经济发展水平 高 较高 较低 较高教材与案例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相同点: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不同点:①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②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③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原因: 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教材与案例产业结构升级——内涵与表现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主要表现: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②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本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教材与案例产业结构升级——内涵与表现①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②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③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教材与案例【情境探究】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教材与案例上海产业结构变化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教材与案例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东海岸,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入海;北临长江,东临东海,南邻杭州湾,西邻江浙两省,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1. 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并分析对区域发展的意义?2.近现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①接近原材料产地;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③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①国家实施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②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②国家优惠政策;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①接近原材料产地;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③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教材与案例建国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未来时间维度的产业结构变化要素流动 优势转变 产业升级 辐射能力增强 促进区域发展教材与案例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如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教材与案例教材与案例教材与案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