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精品课时学案:http://book.21cnjy.com/store/6596.shtml第五单元阶段检测二(第三课、综合探究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科举制度 B.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明朝八股取士 D.清朝文字狱2.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军机处设立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4.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采用三省六部制5.明朝文官服饰上有“飞禽”,武将服饰上有“走兽”,这说明……………………………( ) A.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B.加强思想统治的结果 C.体现君臣平等关系 D.大一统的需要6.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是在………………………………………………………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你认为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D.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8.“康乾盛世”是指…………………………………………………………………………( ) A.康熙帝在位 B.康熙和乾隆在位 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D.整个清朝前期9.到1800年(乾隆年问)我国人口增长至………………………………………………( ) A.一亿 B.两亿. C.三亿 D.四亿10.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在明清经济相对繁荣的同一时期,西方各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 ) ①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 ②文艺复兴 ③向海外拓展殖民地 ④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明清时期,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是因为…………………( ) ①经济高度发展 ②处于封建社会 ③商路发达 ④工艺精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 A.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B.断绝对外贸易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14.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右面漫画反映的是( ) 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人侵 D.政治腐败16.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还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一处。这一处是………………………………………………………………………………( ) A.宁波 B.泉州 C.天津 D.广州18.朱元璋统治时期,负责监视、侦察臣民言行的机构是………………………………( )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廷杖19.在近代世博会上,中国登台“唱主角”的丝绸、茶叶、景泰蓝等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在蒸汽机、电灯、电话机等工业文明的杰作面前,犹如“明日黄花”。造成这一差距的政治体制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B.专制皇权严密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C.盲目自大的心态使国家闭关自守 D.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达20.我国古代丞相制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相权威胁皇权 B.国家统一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封建统治的需要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8分)试以史实分析概括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22.(10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何时建立哪个朝代?(4分) (2)他采取了哪些加强皇权的措施?(6分)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康熙帝 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帝 材料三:1793年,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1教育网 材料四:朝臣胡中藻赋诗道“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21cnjy.com (1)联系上述四则材料,分析清朝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状况是怎样的。(8分)(2)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结合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1793年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21·cn·jy·com 材料二:天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以海疆重地不容外商自由来去为由,只留一处海港通商。www.21-cn-jy.com (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上述材料反映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4分)(2)乾隆帝是怎样认识与外国通商的?并作简要评价。(4分) (3)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3分) (4)这种政策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2分) (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3分) (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3分) (4)你认为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将会产生什么后果?(6分)第五单元(第三课、综合探究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C 4.A 5.A 6.D 7.C 8.C 9.C 10.B 11.A 12.C 13.C 14.B 15.B 16.D 17.D 18.A 19.B 20.D二、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