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精品课时学案:http://book.21cnjy.com/store/6596.shtml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精编试卷(考试时间:45分 满分8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图像。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2.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21教育网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3.清初二三十年间,各地民众强烈反抗清朝的统治,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 ①大规模圈占田地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言行 ③强迫东南沿海居民内迁④威胁逼迫汉人剃发留辫21·cn·jy·com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2·1·c·n·j·y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平定了葛尔丹叛乱5.如果我们想说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哪些史实可作为证明材料( ) ①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 ②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③册封藏族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 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6.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制瓷 B.造船业 C.纺织.D.冶铸业7.右图是《南都繁会图》(局部),它描绘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 北京 B.清代初期 北京 C.明代初期 南京 D.清代中期 南京8.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www-2-1-cnjy-com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9.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1 O.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1l.《红楼梦》中会出现的情节是( ) A.三顾茅庐 B.大闹天宫 C.黛玉葬花 D.武松打虎12.歌曲《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所述剧种形成于( )2-1-c-n-j-y A.18世纪末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13.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重要成 就是( )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编著《本草纲目》 D.编著《天工开物》 14.李时珍参考了近千种著作,行走了近万里路,访问了上千个人,花了二十七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写成了( )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1 5.“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21*cnjy*com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6.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忠贤(明末宦官,兼掌东厂),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人……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反映出当时( ) 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 B.明朝的法律严酷 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 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17.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来源:21cnj*y.co*m】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8.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19.孟德斯鸠是l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20.《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产生源于( )【版权所有:21教育】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21*cnjy*com(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中的丞相主要职责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4分)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6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进士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21cnjy.com(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4分)(2)科举制度对扩大君主的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2分) (3)分析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 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卷281 材料三 “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什么?结合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4分)www.21-cn-jy.com(2)材料三讽刺的是明清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这造成怎样的影响?(4分)(3)结合你对材料所反映的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说说它们与近代中国逐渐落伍有关系吗? 说明你的理由。(4分)(4)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你认为要想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我们更应要怎么做?(4分)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精编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B 2.B 3.D 4.B 5.C 6.C 7.C 8.D9.A 10.B 11.C 12.B 13.D 14.D 15.C 16.D 17.A 1 8.D 19.B 20.B二、非选择题配套精品课时学案:http://book.21cnjy.com/store/6596.shtml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精编复习资料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5、清的建立:(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2·1·c·n·j·y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21*cnjy*com 6、明清的民族政策(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来源:21cnj*y.co*m】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重点)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21·世纪*教育网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5)平定西北: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21教育网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21·cn·jy·com (7)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西南不包括青藏高原)8、清前期的疆域 9、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繁荣。(3)商业发达。出现一些雄摩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1、明清时,为巩固专制皇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1)大兴文字狱。清代的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以雍正、乾隆时最盛。 (2)八股取士。明清时考试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2、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主要思想:批判君权神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②19世纪中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③明清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出处:21教育名师】 4、明清时的科技: (1)明清时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未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版权所有:21教育】(2)科技成就:(识记要求)①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②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③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④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特点。 (3)明清时期的科技特点:①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②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活力,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清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设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设立厂卫: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言行。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东厂、西厂与锦衣立合称“厂卫”。21cnjy.com⑤明朝还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清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权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2、近代前夜的危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点) (1)经济上: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2)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①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②政策: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③措施: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高影响:一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另一方面,使清政府与世隔绝,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www.21-cn-jy.com (3)社会危机: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长迅速,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4)政治危机:皇权专制统治加强;政治腐败黑暗。 结论: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 (1)表现: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人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www-2-1-cnjy-com 3、马戛尔尼来华 (1)目的: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2)要求:提出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将舟山附近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2-1-c-n-j-y (3)结果:被乾隆皇帝拒绝。 小结:同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即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识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西欧 明清中国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封建皇权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虽处于盛世的繁华,但因旧有的体制经济上工商业发达,海外资本积累与观念束缚,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人们的思想对外关系上开辟新航路,发展海上贸易,拓宽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的空间坚持闭关锁国,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对比结论西方国家日益强大中国逐渐衰落,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优化检测三;第五单 精编试卷.doc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精编复习资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