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苏科版九下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犹 有 桃 花 流 水 上 , 无 辞 竹 叶 醉 尊 前1.声音的产生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声音是什么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是一种波小结4.声速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一辆汽车以 20 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次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 m.(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320课堂例题1.响度①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②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乐音的特性2.音调①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②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音色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小结如图所示,这些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则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乐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组成了美妙的乐曲。我们是依据声音的______来分辨编钟声的,这些声音通过______传入人耳。课堂例题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答案] 甲 乙 乙 丙课堂例题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课堂例题1.噪声的来源噪声及其控制3.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例如:消声器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例如:隔音、吸音、消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小结2.噪声的危害物理学中,用声强级来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它的单位是分贝。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冬奥高铁专列“踏雪无声”,采用了厦大科研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减小了振动部位的振动幅度,实现在______处减弱噪声,避免噪声的______过大影响乘车体验。课堂例题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D.以上方式都有课堂例题1.可听声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人耳听不到的声音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B超、声呐、清洗、焊接等。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几乎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小结如图所示,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______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课堂例题如图所示中,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探查胎儿B.敲击橡皮膜,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课堂例题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课堂例题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1)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边的一端,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2)若想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则应保持 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超过一定值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并使塑料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快慢均与使用钢尺时相同,发现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与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同,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4)本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声音是由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 )(2)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慢. ( )(4)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 )(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不能绕过障碍物传播. ( )(6)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 3×108 m/s. ( )(7)同等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 √√ 新年联欢会上,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苏科版九下物理感 谢 欣 赏犹 有 桃 花 流 水 上 , 无 辞 竹 叶 醉 尊 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