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世界的物质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2.1 世界的物质性
一、单选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意识的内容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漫画 《心中的天气是晴是雨,全在自己》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
③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沃克是一位十分友好的家庭机器人,它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家庭保姆。除此之外,沃克还多才多艺,可以熟练地弹钢琴。这说明( )
A.机器人也有意识活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湿地的珍爱和保护( )
①表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具有物质性
②证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演化的产物
③启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④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人表现恩义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可以磕头,可以言辞,可以送礼物,可以请吃饭等等。以下对材料的推断正确的是( )
①动物拥有一定的情感活动,具备简单思维能力
②人和动物表达“恩义”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只有人才有意识活动,才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华古诗词意蕴深厚,形象鲜明,情感丰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诉说着对春的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道出了对秋的咏叹。从中折射出( )
①审美主体的现实性决定了审美内容的主观性
②审美活动的复杂性反映出客观世界的多样性
③审美对象的客观性规定了审美形式的深刻性
④审美体验的差异性体现出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人类进军宇宙的进程中,发现了暗物质等的存在,揭开了许多宇宙奥秘,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材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可以为宇宙立法 
②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王维《山居秋瞑》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形容山野雨后的清新明净或山林的清冷景象;杜牧《江南春绝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不同诗人笔下的雨各不相同,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诗词是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②诗人对雨的描述具有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诗人所描述出的雨与现实中的雨是相互依存的
④诗词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上述论断共同说明( )
A.人脑的机能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C.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
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
10.《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一直在行动。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中国贡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彭博社报道称,过去10年,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将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治理方法的一种总体框架。这一理念源自中国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材料表明( )
A.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是由“生态文明”理念决定的
B.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C.中国思想能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D.保护生物多样性旨在塑造我国山河秀美的大国形象
12.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本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既美观又很有中东特色。拉伊卜的设计( )
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说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体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襄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王维在《汉江临眺》中写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李白在《襄阳曲》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鞭。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这表明( )
①诗中描绘的不同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③诗人对襄阳的不同描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襄阳的不同姿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感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这表明(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减、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杨光大”。10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我们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意义。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理解。
17.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2022年9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过渡带”已经正式成为我国世界遗产预备项目。这是我国今年递交的第2个世界遗产预备项目。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是为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保护湿地,取得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效益。通过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工作,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起来,推动候鸟迁徙沿线国家和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凝聚保护湿地、呵护候鸟的合力。对闽江河口湿地来说,有两个关键十年:第一个十年,叫停不合理建设项目,启动湿地立法工作,划定湿地管控红线,让“失地”重回湿地;第二个十年,回答“人重要还是鸟重要”之问,在常态化保护中形成特色经验,从已有成效中找寻进步空间。在即将到来的第三个十年,申遗将与湿地的保护发展齐头并进。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说明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兼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海滨等地貌的省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教育和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减轻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应对洪涝灾害,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部门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科学精准制定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狠抓责任落实:围绕重要防洪工程、重点区域部位等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强化流域统一调度,统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能力,实施科学精准调度,有效拦洪泄洪,充分行洪排洪,适时分洪滞洪,切实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综合防灾减灾效益,实现“保安全、少损失、多蓄水”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河北省是如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错误。
B: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该选项项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重要条件,B不选。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能说是人脑的产物,C错误。
D: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该选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D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详解】①④:漫画强调人要善于调控好自己的心态,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②错误。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大脑,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C
【详解】A: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机器人不具有意识,A错误。
B:家庭机器人沃克不具有意识,因此材料不能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不符合题意。
C:家庭机器人沃克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它还多才多艺,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正确。
D:人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A
【详解】①③: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这表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具有物质性,启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提及人类社会的产生,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②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人表现恩义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可以磕头,可以言辞,可以送礼物,可以请吃饭等等。由此说明人和动物表达“恩义”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表现恩义出自本能,只有人才有意识活动,才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具备思维能力,①错误。
③:材料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强调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6.C
【详解】①:材料中审美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①说法错误。
②:对春的情怀和对秋的咏叹,反映了审美活动的复杂性反映出客观世界的多样性,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审美形式的深刻性之间没有决定关系,③说法错误。
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对春的不同的看法审美体验的差异性体现出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C
【详解】①:人的意识可以为宇宙立法为唯心主义观点,材料表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人类发现了暗物质等的存在,揭开了许多宇宙奥秘,这表明世界具有物质性与可知性,②④当选;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诗词是人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①错误。
②④: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形容山野雨后的清新明净或山林的清冷景象;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两首诗所描述的景象也是诗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雨的描述具有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诗词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故②④正确。
③:诗人所描述出的雨是诗人情感的反映,是主观的。现实中的雨是客观的,主观依赖于客观,客观不依赖于主观,“相互依存”的说法错误,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AD:题干观点都强调了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说明人脑的机能是意识的生理基础,A正确,D错误;
B: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错误;
C:材料强调的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不涉及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与材料无关,C排除。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②④:《尔雅》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这些术语可以探求当时社会的状况,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表明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不体现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这些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不体现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A:理念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不能起决定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是由实际的客观情况决定的,A说法错误;
B:材料未体现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不符合题意;
C: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中国贡献,并提出源自中国思想的“生态文明”理念,这表明中国思想能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益借鉴,C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塑造我国山河秀美的大国形象,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①④: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这表明拉伊卜的设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体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与题意无关;
③:物质可以离开意识,不依赖意识,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诗中描绘的不同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表述错误,①排除。
②: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故②正确。
③:材料中“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襄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说明,诗人对襄阳的不同描写具有自觉性选择性,故③正确。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诗人的不同感受是对襄阳不同姿态的反映,因此,选项中“襄阳的不同姿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感受”内容,表述错误,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④: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这说明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形象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④正确。
②: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因此,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并不是艺术家直接再现客观物象,②排除
③:物质决定意识。艺术形象是在原先的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形象生成后,也不能完全脱离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①④: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以及物质概念无关,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伟大革命斗争,锻造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指导实践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从而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分析】背景素材:伟大精神和伟大事业的关系
考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理解类主观题,需要先回答理论依据,答案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有效信息②: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我们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意义。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动力→可联系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17.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正式成为我国世界遗产预备项目,这将更有利于深化湿地科学研究,挖掘其生态价值,强化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析】背景素材:闽江河口湿地申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考点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说明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是为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保护湿地,取得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效益→可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角度,说明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
有效信息②:通过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工作,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起来,推动候鸟迁徙沿线国家和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凝聚保护湿地、呵护候鸟的合力→可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角度,说明闽江河口湿地正式成为我国世界遗产预备项目,这将更有利于深化湿地科学研究,挖掘其生态价值,强化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意识的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18.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河北省因本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科学精准制定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精准调度,实现防洪目标。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河北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科学精准施策,有效地减轻灾害风险,维护人民的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分析】背景素材: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
考点考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河北省是如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本题知识限定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需要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从措施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河北省作地理因素容易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每年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教育和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关键词②:为应对洪涝灾害,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部门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科学精准制定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可联系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