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分类练习 焦耳定律实验专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分类练习 焦耳定律实验专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分类练习 焦耳定律实验专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右侧的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B. 通过左、右两边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相同
C. 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
D. 通电时间相同,两个容器中空气吸收的热量相同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容器连接的U形管液面高度差较大,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__(选填“电流”或“电阻”)的大小有关;当电流为0.2A时,通电10s甲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
3.如图1所示,将阻值为R0=5Ω,R1=10Ω,R2=15Ω的3段电阻丝分别浸没在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中,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按图2连接电路,将S置于1,通电1分钟,A、B两温度计示数分别升高和,R1的功率为P1,则___________(选填“>”、“<”或“=”,下同)。断开S,待煤油温度降到初温,将S置于2,通电1分钟,A温度计示数升高,R2的功率为P2,则___________,P1___________ P2。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内均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电阻丝R1、R2、R3浸没在煤油中,其中R1=R3=6Ω、R2=3Ω。闭合开关前,记录下煤油的初温度t0;接通电源,同时闭合开关S1、S2,记录下电流I,通电相同时间,记录下煤油的末温度,结果如表所示,则R1、R2所在锥形瓶中的煤油升温所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比较①③可知,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可知,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若要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应进行的探究是:____________。
序号 电阻 电流I/A 初温度t0/℃ 末温度/℃
① R1 1.0 20 30
② R2 1.0 20 24
③ R3 1.5 20 44
5.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1)实验中,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的______不相等;
(2)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3)通过对比观察,______(选填“甲”或“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______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6.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盒内装有电阻丝、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
(1)采用优质保温材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的散失;
(2)保持水的质量和电流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记录水温变化和通电时间t的数据,整理部分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3)保持水的质量、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大小,相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升高的温度/℃ 0.4 0.9 ___________ 2.5 3.6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将表中所缺的数据补上。
7.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保证 相同,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
(2)通电10s,观察到图中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段导线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在甲、乙两瓶中装入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R1、R2采用如图连接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乙瓶中温度计的示数较高,由此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有关。小华用相同装置(煤油质量也相等)同时进行实验,细心的小红看到小明和小华两组电阻丝阻值相等的烧瓶中,小华这一组的煤油升温比小明的快,比较发现:小华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根据这一现象,小红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初步判断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9.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实验,甲、乙两套装置中各有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其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和一段电阻丝(阻值在图中已标出),U形管中装有等量的液体,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导体所产生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 (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的物理思想;
(2)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通过控制通电时间和电路中的 不变,来研究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在乙装置中,C、D透明容器中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容器。
10.小明在探究“电功率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图A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L2两端电压;___________
(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均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灯泡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 ___________;
(4)开始实验后,发现两个灯泡的亮度接近,无法比较电功率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提供的器材中,小明选择两个阻值接近的电热丝代替灯泡,又设计了如下三种可行方案:
甲:如图B所示,将电热丝R1和R2分别放入装有等体积水的玻璃瓶内,通电5分钟后,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比较电功率大小;
乙: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甲方案中水换成乙醚;
丙: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甲方案中水换成煤油。
物质 比热容c/J ( kg ℃)-1 密度ρ/(kg m-3) 导电性
水 4.20×103 1.00×103 不导电
乙醚 2.35×103 0.71×103 不导电
煤油 2.14×103 0.80×103 不导电
你认为以上哪个方案能最明显地比较出电功率的大小?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1.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他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甲装置可探究在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________两气球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用所学知识判断,与________(填字母)气球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12.如图所示,物理实验小组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且都有一段电阻丝。将透明容器与U形管相连,接入电路。
(1)组装之前,U形管内注入适量红墨水,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图甲是探究在通电时间相同和   相同的情况下,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大小是否有关的装置。
(3)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研究许多物理问题时都会用到这种方法,下列研究实例采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B.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C.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由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在这种情况下,右侧容器中定值电阻在10s内产生的热量是   J。
(5)某实验小组发现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13.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供了如图的实验器材,其中R1>R2。
实验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请按照图中的电路图将对应实物图连接完整;
(2)电路中电阻丝的连接方式是为了控制_____;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通过_____来进行判断:
(3)闭合开关,经过一定时间,用电阻丝R1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t1,用电阻丝R2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t2,那么△t1_____△t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验二:探宂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电路中的电流变成实验一中电流的2倍,且通电时间相同。实验发现:用电阻丝R1(或R2)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或)_____2 (或2△t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实验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_____正比例关系。
(5)你认为做这个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4.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2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R乙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 (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 。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 。
15.小明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稳压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停表(未画出)各一个;绝热的塑料盒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电阻丝的阻值是10 Ω,插在盒中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 ℃;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表格中提取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对原实验方案稍加改动:实验器材不变,通电时间和电流的预设值不变,在每完成一次实验(收集一组数据)后,不断开开关,也不打开通气孔,直接把前一次实验的末温作为下一次实验的初温,再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达到预设值时开始计时,20 s后记录末温……指出改动后方案的两点不足(可以结合原方案的实验数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分类练习 焦耳定律实验专题参考答案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右侧的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B. 通过左、右两边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相同
C. 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
D. 通电时间相同,两个容器中空气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D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容器连接的U形管液面高度差较大,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__(选填“电流”或“电阻”)的大小有关;当电流为0.2A时,通电10s甲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
【答案】 ①. 甲 ②. 电阻 ③. 4
3.如图1所示,将阻值为R0=5Ω,R1=10Ω,R2=15Ω的3段电阻丝分别浸没在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中,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按图2连接电路,将S置于1,通电1分钟,A、B两温度计示数分别升高和,R1的功率为P1,则___________(选填“>”、“<”或“=”,下同)。断开S,待煤油温度降到初温,将S置于2,通电1分钟,A温度计示数升高,R2的功率为P2,则___________,P1___________ P2。
【答案】 ①. 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 ②. < ③. > ④. >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内均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电阻丝R1、R2、R3浸没在煤油中,其中R1=R3=6Ω、R2=3Ω。闭合开关前,记录下煤油的初温度t0;接通电源,同时闭合开关S1、S2,记录下电流I,通电相同时间,记录下煤油的末温度,结果如表所示,则R1、R2所在锥形瓶中的煤油升温所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比较①③可知,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可知,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若要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应进行的探究是:____________。
序号 电阻 电流I/A 初温度t0/℃ 末温度/℃
① R1 1.0 20 30
② R2 1.0 20 24
③ R3 1.5 20 44
【答案】 ①. 5:2 ②. 电流 ③. ①② ④. 只闭合开关S2,改变通电时间,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
5.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1)实验中,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的______不相等;
(2)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3)通过对比观察,______(选填“甲”或“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______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答案】 (1). 电流 (2). 转换法 (3). 甲 (4). 越大
6.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盒内装有电阻丝、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
(1)采用优质保温材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的散失;
(2)保持水的质量和电流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记录水温变化和通电时间t的数据,整理部分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3)保持水的质量、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大小,相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升高的温度/℃ 0.4 0.9 ___________ 2.5 3.6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将表中所缺的数据补上。
【答案】 ①. 热量 ②. 水的质量相同,水温变化ΔT与吸热的多少成正比,水温变化ΔT越大,电阻丝放出热量的越多,即当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③. 1.6
7.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保证 相同,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
(2)通电10s,观察到图中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段导线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
【答案】(1)电流;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电阻;(3)大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在甲、乙两瓶中装入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R1、R2采用如图连接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乙瓶中温度计的示数较高,由此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有关。小华用相同装置(煤油质量也相等)同时进行实验,细心的小红看到小明和小华两组电阻丝阻值相等的烧瓶中,小华这一组的煤油升温比小明的快,比较发现:小华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根据这一现象,小红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初步判断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答案】 (1). 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2). 电阻 (3). 能
9.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实验,甲、乙两套装置中各有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其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和一段电阻丝(阻值在图中已标出),U形管中装有等量的液体,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导体所产生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 (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的物理思想;
(2)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通过控制通电时间和电路中的 不变,来研究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在乙装置中,C、D透明容器中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容器。
【答案】液面高度差;转换法;电流;C
10.小明在探究“电功率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图A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L2两端电压;___________
(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均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灯泡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 ___________;
(4)开始实验后,发现两个灯泡的亮度接近,无法比较电功率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提供的器材中,小明选择两个阻值接近的电热丝代替灯泡,又设计了如下三种可行方案:
甲:如图B所示,将电热丝R1和R2分别放入装有等体积水的玻璃瓶内,通电5分钟后,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比较电功率大小;
乙: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甲方案中水换成乙醚;
丙: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甲方案中水换成煤油。
物质 比热容c/J ( kg ℃)-1 密度ρ/(kg m-3) 导电性
水 4.20×103 1.00×103 不导电
乙醚 2.35×103 0.71×103 不导电
煤油 2.14×103 0.80×103 不导电
你认为以上哪个方案能最明显地比较出电功率的大小?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L2断路 ③. 光能 ④. 乙方案,相对甲和丙方案,根据
Q=cmΔt=cρVΔt
在Q、V相同时,乙醚的比热容c和密度ρ的乘积最小,所以Δt最大,即两瓶中温度计升高温度差最大,所以乙方案最明显。
11.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他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甲装置可探究在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________两气球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用所学知识判断,与________(填字母)气球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答案】 (1). 气球膨胀的程度 (2). 电阻 (3). BD(或AC) (4). C
12.如图所示,物理实验小组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且都有一段电阻丝。将透明容器与U形管相连,接入电路。
(1)组装之前,U形管内注入适量红墨水,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图甲是探究在通电时间相同和   相同的情况下,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大小是否有关的装置。
(3)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研究许多物理问题时都会用到这种方法,下列研究实例采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B.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C.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由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在这种情况下,右侧容器中定值电阻在10s内产生的热量是   J。
(5)某实验小组发现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属于;
(2)电流;电阻;
(3)U形管液面高度;BD;
(4)2;400;
(5)透明容器密闭性不好(透明容器漏气、对应电阻丝短路)。
13.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供了如图的实验器材,其中R1>R2。
实验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请按照图中的电路图将对应实物图连接完整;
(2)电路中电阻丝的连接方式是为了控制_____;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通过_____来进行判断:
(3)闭合开关,经过一定时间,用电阻丝R1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t1,用电阻丝R2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t2,那么△t1_____△t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验二:探宂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电路中的电流变成实验一中电流的2倍,且通电时间相同。实验发现:用电阻丝R1(或R2)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或)_____2 (或2△t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实验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_____正比例关系。
(5)你认为做这个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
(1). 见上图(2). 电流相等(3). 温度计的示数(4). 大于(5). 大于(6). 大小不成(7). 两瓶煤油的质量大小是否相等
14.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2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R乙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 (写出一条即可)。
(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 。
(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 。
【答案】(1)通过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2)保持前后两次电阻的大小相同(3)电水壶中的发热体放热比连接电水壶的导线放热多
15.小明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稳压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停表(未画出)各一个;绝热的塑料盒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电阻丝的阻值是10 Ω,插在盒中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 ℃;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表格中提取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对原实验方案稍加改动:实验器材不变,通电时间和电流的预设值不变,在每完成一次实验(收集一组数据)后,不断开开关,也不打开通气孔,直接把前一次实验的末温作为下一次实验的初温,再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达到预设值时开始计时,20 s后记录末温……指出改动后方案的两点不足(可以结合原方案的实验数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有关 (3). 通电时间和电阻一定时,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4). 改动后将导致第3次实验的末温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无法完成实验 (5). 改动后,前一次实验的末温并不是下一次实验的初温,所以初温记录有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