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物质的溶解1.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 除污方法及原理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KNO3):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 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为“g”。(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质的性质;外因:温度。(3)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四、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 溶质质量分数2. 溶液稀释的计算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1. 仪器的选用及其作用(1)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说明: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时不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镊子、药匙。(2)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量筒的作用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选取量筒的量程要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且越接近越好;量取时在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2. 操作步骤(1)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注: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②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3. 实验偏差分析例1、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例2、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例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D.经过操作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加例4、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例5、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序号)。(2)小金同学认为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 。1.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如图为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中各烧杯中的液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3.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4.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7.5g物质N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水中(物质N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N的溶解度是15gB.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a、c两点时N的溶解度一定相同D.b、c两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同5.如表是甲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1)在A﹣E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字母)。(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克。1.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3.将30克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为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0℃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为4克B.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比0℃时大C.t2℃时,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t3℃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4.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二后,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减小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5.为了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小明在配制20℃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他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流程如图:(1)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2)图中可能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描点有 。参考答案例1、B例2、D例3、C例4、D例5、(1) 丁(2)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1.B2.C3.D4.C5.(1) D (2) 501.B2.B3.C4.C5.(1) 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2) bd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18讲溶 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