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酸碱指示剂与pH1. 酸碱指示剂(1)概念:跟酸溶液或碱溶液反应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2)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显示的颜色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或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4)溶液酸碱度(pH)的应用①测定土壤的pH,为改良土壤提供依据。②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③测定人体体液的pH,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二、常见酸和碱的特性及用途1. 常见酸的特性和用途2. 浓硫酸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 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1. 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1)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规律:酸+活泼金属→ 盐+氢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规律: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稀盐酸与氧化铁:稀硫酸与氧化铜:(4)与碱反应规律:酸+碱→ 盐+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钙:稀硫酸与氢氧化钠:(5)与某些盐反应规律:酸+盐→ 新酸+新盐【总结】不同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氢离子);不同酸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不同;如:①稀硫酸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应用:检验Ba2+。②稀盐酸和硝酸银化学方程式:应用:检验Ag+。2. 碱的化学性质(碱四条)(1)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2、SO2)反应规律: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①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②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检验CO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与酸反应规律:酸+碱→ 盐+水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钙:②稀盐酸与氢氧化铝: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铜:(4)与某些盐反应规律:碱+盐→ 新碱+新盐【总结】不同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或氢氧根离子),不同碱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同。例1、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B.C.D.例2、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例3、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a点溶液的微观粒子图形是( )A. B.C. D.例4、对于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例5、如图所示,关闭阀门K2,缓缓打开阀门K1,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平底烧瓶,轻轻振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1,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观察到立即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B. C. D.2.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的反应。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反应到40s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在20s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HClD.AB两点间的pH值变化可作为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依据3.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A. B.C. D.4.某科学小组用实验室中NaOH溶液测定某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此装置收集一瓶空气;③将一定体积的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当水柱稳定时,测量得出水柱下降的距离为3.0cm。④已知长为1cm的细玻璃管的容积0.1ml(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小组算得CO2气体占了0.1%(1)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端水柱,装置如图所示,用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若出现 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空气中还存在SO2,NO2等可以和浓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因此实际空气中CO2的含应该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3)为了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试剂中可选用 (填序号)。A.盐酸 B.CaCl2溶液 C.Ba(OH)2溶渡 D.酚酞试液1.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C.ab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D.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镁离子数目没有改变4.为了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关于氢氧化钙与图中物质反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C.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D.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5.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小明发现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速率反而比低浓度要慢。是什么原因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吸收速率反而下降呢?小明查阅资料发现: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粘性越强,液体不易流动;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会放热。小明想探究是否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粘性增强,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实验使用如图的装置以及大烧杯、秒表、碎冰、蒸馏水、足量40%氢氧化钠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1)上述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2)请帮助小明完成实验设计方案: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参考答案例1、A例2、D例3、D例4、C例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溶液中也显碱性,所以溶液仍显红色;二氧化碳被吸收后,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关闭K1,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1.C2.B3.C4.(1)水柱上移 (2)小于 (3) ABC 1.B2.D3.C4.B5.(1)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19讲酸和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