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52张PPT。8.2.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文明的起源思考一:文明的起源以什么为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书本108页最后一段)思考二:世界上哪些地区先进入文明时代?亚非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大河文明)欧洲地区:爱琴海地区 (海洋文明)美洲地区:中美洲地区 (雨林文明)
古巴比伦从纬度和温度带角度描述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的共同特征?试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形成的有利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N400N200N300(1)水源充足; (2)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生长。
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一、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展起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而苏美尔人则是这一文明的伟大创建者。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亦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
Euphartes River底格里斯河
Tigris River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时,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个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乌鲁克等。 古代文明早期城市乌鲁克遗址乌鲁克遗址城墙乌鲁克遗址 乌鲁克遗址的聚落面积达0.81平方千米,其中官方建筑物、园地墓地和民房各占三分之一。神庙建筑物包括石庙、红庙、镶嵌厅等。其中镶嵌厅建于台基上,大厅柱廊由两排直径达2.62米的柱子拱立,围墙以红、白、黑色的圆锥形物镶嵌,显得神奇而又富丽。在一处遗址出土了一小块石板,上面刻画有图画符号,可辨认的有人头、手、脚等,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文字。
当农夫收回的谷物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后,社会上层慢慢形成了依靠农夫养活的手工业者,商人祭祀和书吏等阶级,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和新的社会秩序也初露端倪。而且,他们还发明了文字。苏美尔人图画文字后来演变为楔形文字定居在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图画文字比较具体,楔形文字比较抽象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前16世纪被外族灭亡前4000前2000公元元年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兴衰史汉谟拉比 是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 二、尼罗河流域尼罗河的赠礼结合七年级上册所学的自然环境的知识,分析古埃及的自然环境:
(1)埃及位于哪个洲?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
(2)为什么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每年的6月,尼罗河刚出现泛滥的迹象———河水呈绿色,人们就开始喜气洋洋地聚集在河边,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每当这时,河面上总有数不清的船只穿梭往来,人们在船上唱歌跳舞。河边放着尼罗河神的木雕像,身穿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轮流来到圣像前,恭敬地低头表示敬意,祭司则高声念着祷词,毕恭毕敬地向河神祈求幸福。到了8月,当河水终于漫过两岸堤坝淹没大片农田时,人们还要热火朝天地庆祝一番。 尼罗河泛滥节思考   在人们眼里,洪水泛滥几乎是灾害的同义词,为什么古代埃及人反而要庆祝尼罗河的泛滥呢?7至10月份 河水泛滥期农业耕种及农作物生长期农作物收获期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富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乾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埃及就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埃及文化。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公元前15世纪形成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古埃及象形文字(纸草文字)太阳历 在公园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他们把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日(大约在6月15日,潮头在孟菲斯)定为一年之开始,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阳恰恰同时相遇在地平线上。只会的埃及人还根据尼罗河和谁的涨落和作物的生长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没已集结为4个月,公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5天称为“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365天。
遗憾的是,这种历法比现行的阳历要少6个小时,每隔4年就误差一天,每隔120多年将有1个月的出入。如此累进,400余年后,将会周而复始。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如何理解?因为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首先,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若无此水,埃及人将无法生存;
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取得了其他方面的成就;
尼罗河也是古埃及以及现在的重要水路通道。三、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天竺古代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有两条大河:恒河和印度河.这两条大河对古代印度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河、恒河平原,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古代印度的主要农业地区。印度古老的文明也诞生在这里。
地理条件说说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和早期文明状况?距今4500年前后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地区距今4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修筑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还通过海路与其他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当时,印度河流域有100多座城镇,其中,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达罗城,规模庞大,遗址保存完整。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从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的地区发掘出来的古城遗址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街道整齐,房屋布局井井有条,水井、浴室、沟道、供水与排水体系严密,设备完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最大的两座古城,各占约二、三百公顷土地的面积,是古印度文化遗址的代表。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在阿育王死后不久古印度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古印度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就产生于古代印度。
通常所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的发明,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四、长江黄河流域
1.距今40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
2.殷墟与甲骨文。
小结:比较四大文明古国1文明古国文字比较
图画文字
楔形文字泥版象形文字石头、草纸、
芦苇甲骨文龟甲、兽骨传承历史,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四大文明古国比较2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距今5500年距今5500年距今4500年距今4000年乌鲁克
巴比伦
乌尔城孟菲斯
底比斯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殷
阳城
二里头空中花园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泰姬陵长城练一练1.两河流域农夫的收成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由此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诸多的新生事物。以下内容属于这个范畴的有( )
①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 ②出现了象形文字 ③国家政权 ④有组织的宗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C2.下列不属于亚洲地域文明的是( )
A.华夏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埃及文明
3.下列关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学会修筑堤坝 ②开始种植棉花 ③海路贸易发达 ④发明楔形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A4.学习了大河流域文明,某班同学计划以此为素材,设计一节活动课。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活动课主题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B.从尼罗河到恒河之旅
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D.原始人类的代表D5.亚非文明的发源地都位于大河流域,合理的解释是大河流域( )
A.有很多城市 B.是历史的巧合
C.降水比较充沛 D.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生产
DD6.人类社会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
①村落的产生 ②火的利用 ③阶级的分化④国家的出现 ⑤文字的发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C课后作业
练习册:79—81页
导学单:73—7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