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初中物理“一题通关”系列力学实验目录【人教版】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所受重力的关系9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1.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步骤。(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图装置有误,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所受重力的关系将水加至溢水杯的杯口(2) 下图中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BDACE(3)______两步骤可计算出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N;______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DC1.2EB(4) 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圆柱体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5) 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步骤甲中溢水杯的液面未达到溢水口时就开始进行实验,则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正确物体排开水时不会都流入溢水杯,所以测得物体所受浮力不等于排出到小烧杯中水的重力(6) 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物体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7) 物块逐渐浸入溢水杯的过程中,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A不变(8)如下图所示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当物块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N。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_____cm。变小3.436目录【人教版】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所受重力的关系9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十、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如下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A=mBhB。(1) 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____(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木块被小球撞击的动能(2) 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钢球撞击后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叫_________;B滑动的距离转换法(3)由甲丙两图可知,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______;同时也可以研究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质量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4)由甲乙两图可知,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5)组内小丽根据乙、丙两图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的结论,她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确乙丙两个实验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质量不同,另一个是速度不同(6)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击后滑行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f1______f2(选填“>”“=”或“<”),该过程中AB两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W1______W2(选填“>”“=”或“<”);=>(7)甲乙两次实验中,若斜面和水平面都是光滑的,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比较AB两钢球的动能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甲乙两次实验中,若斜面和水平面都是光滑的,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故无法通过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8)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测定,得到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__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序号 质量m/g 钢球速度v/(cm/s) 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cm1 30 2 42 30 4 163 60 2 8超速(9)在做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C球相对于A球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就可以说明任意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静止目录【人教版】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所受重力的关系9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个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1)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______(选填“达到”或“没达到”)平衡状态,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适当往______(选填“左”或“右”)调;十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达到右(2)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样调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3)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力臂F1l1=F2l2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选填“A”或“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4)如下图,在杠杆上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又将A、B点所挂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O的方向移动一格,杠杆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下沉;B2左(5)将如图丁所示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衡__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左端下沉(6)如下图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______N;保持杠杆平衡,此时杠杆的类型与________相同(选填“筷子”或“老虎钳”);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老虎钳将一侧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继续实验,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变大若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则F1______F2(选填“<”“>”或“=”),由此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实验结论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错误(7)如下图是公园里的跷跷板,若要使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男孩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孩不动,男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目录【人教版】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所受重力的关系9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十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序 重力G/N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1 0.1 0.8 0.4 31.25%2 1 0.2 0.8 0.8 31.25%3 2 0.1 1.2 0.4 41.67%4 3 0.1 1.5 (1)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弹簧测力计和________;(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3)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m,机械效率 =______;次序 重力G/N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4 3 0.1 1.5 刻度尺匀速0.450%(4)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______;次序 重力G/N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1 0.1 0.8 0.4 31.25%2 1 0.2 0.8 0.8 31.25%3 2 0.1 1.2 0.4 41.67%4 3 0.1 1.5 0.4 50% 1、2无关(5)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次序 重力G/N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1 0.1 0.8 0.4 31.25%3 2 0.1 1.2 0.4 41.67%4 3 0.1 1.5 0.4 50% 高(6)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总重为______N;次序 重力G/N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1 0.1 0.8 0.4 31.25%2.2(7)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8)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不正确摩擦不同重的动滑轮(9)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A. 动滑轮的重力B. 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C. 物体上升的高度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