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大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策略与案例分析一、规划教学目标1.确定学段(水平)教学目标2.各学年大单元教学目标(逐年递进)3.课时目标4.确定考核标准(依据?)二、学年教学目标1.体能(仰卧起坐、引体向上)2.运动技能(远度、高度、速度、难度、个数、命中率)3.综合运动能力(多个技术的组合、比赛中的运用)初中男生头上前掷实心球三年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最后用力动作比较连贯,并能用2公斤的实心球投到6.6米以上的距离,发展投掷能力。(初一)2.掌握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整个动作比较连贯,出手角度比较适宜,并能用2公斤的实心球投到7.8米以上的距离,发展投掷能力。(初二)3.较好的掌握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整个动作协调连贯,出手角度适宜,并能用2公斤的实心球投到10米以上的距离,发展投掷能力。(初三)初中男生篮球三年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脚步移动、传接球、原地投篮、运球等),提高篮球球性,能在游戏和小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组合技术,发展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初一)2.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等)、组合技术和简单战术,能较好的把所学技战术、组合技术运用到比赛当中,发展跑、跳、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初二)3.较好的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和简单战术,提高在比赛中准确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和成功率,发展速度、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初三)引体向上的方法:受测者双手正握单杠,两手与肩同宽,直臂悬垂,两腿自然放松两臂同时发力上拉引体,躯部位不能随意摆动,待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位置即完成一引体向上,按照此法记录引体次数。引体向上的初中三年的大单元计划:引体向上主要作用肌肉包括:前臂肌群、肱二头肌、肩部三角肌、斜方肌、背阔肌等肌肉群。所以学练引体向上应重点增强握力、上肢力量、肩带、背部等肌肉的力量及悬挂能力。引体向上的主要作用肌肉开学初完成(1)能完成2-3个以上(2)能完成半个、—个(3)体型瘦弱(0个)(4)体型肥胖(虚胖、结实?)一、学 生 分 组第一学期:9月中旬——11月中旬第二学期:3月中旬——5月中旬(为主)二、每学年干预时间安排:(1)课间操(2)课外体育活动(3)体育家庭作业(4)体育课三、练习时间:(一)课间操发展学生引体向上需要的基本力量:指力、握力、上肢力量、腰腹肌、背肌力量等1.握力练习(空手、握力器100次)2.俯卧撑3.指撑俯卧撑、握拳俯卧撑(高位、平位、低位支撑)4.单臂支撑(另一手放身后或前举,交替进行)5.徒手模仿引体向上(用力)6.腰腹肌、背肌力量的练习四、练习方法(二)课外体育活动1.发展学生引体向上需要的基本力量:指力、握力、上肢力量、腰腹肌、背肌力量等2.重点关注第(2)、(3)组的学生(人多,重点关注辅导部分学生,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器材不易过多,防止伤害事故。)3.发展学生悬垂能力的练习4.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三)体育家庭作业1.每个男生家里有一件进行力量练习的体育器材(握力器、拉力器、哑铃、杠铃、组合器械、单杠)进行相关力量练习2.课间、放学等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每四类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教师制定)(四)体育课1. 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做一组引体向上2. 课课练的形式展现(内容同课外体育活动)5-10分钟(前一个月)3.作为一门运动技能进行练习几种练习的组合(循环练习法)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器械练习(五)各种以引体向上为主题的竞赛1.争霸赛、挑战赛2.团体赛(以班为单位)3.小组赛(每四类学生组成一个小组)4.自我挑战赛、进步赛每个月为一个单元进行相关比赛,看谁的进步幅度最大,进行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1教学目标1.建立引体向上的正确概念,知道几种提高引体向上能力的练习方法和保护帮助的方法。2.能完成2-3个标准的引体向上或3-4个半程(眼睛与单杠平齐平)引体向上,提高引体向上的基础力量,发展上肢、肩带、腹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3.逐步建立增强肌肉力量的需求并进行锻炼的意识,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初一年级 基础训练期第一周1.直臂悬垂15-30秒*3-4组(抓杠方式可以先反握再正握)2.直臂悬垂屈腿30-60秒*3-4组3.哑铃组合练习(上举、划船、屈臂举等)*3-4组 第二周1.慢速或快速(快速抓杠走应建立在慢速的基础上,速度自己掌握)两手交替从单杠或云梯从一头走到另一头*5-6组2.直臂悬垂后屈肘屈腿(快速屈肘应建立在慢速的基础上)120度-90度练习*5-6个+静止直臂悬垂10秒,共3-4组(学生需具备持续30秒以上的静止直臂悬垂能力)3.斜身引体25-30个*3-4组(总数100个左右)第三周1.直臂悬垂10秒+屈肘屈腿(快速屈肘应建立在慢速的基础上)120度-90度练习*5-6个+静止直臂悬垂10秒,共3-4组2.屈肘屈腿90度悬垂10-15秒练习+10秒直臂悬垂*3-4组3.斜身引体30-40个*3-4组(总数120个左右) 第四周1.直臂悬垂屈腿接放腿5-10次+摆动*3-4组2.抓杠做慢速或快速屈肘屈腿90度*5-6次练习+直臂悬垂10秒*3-4组3.斜身引体30-40个*4-5组(总数150个左右)第五周1.帮助下完成直臂悬垂摆动8-10次*3-4组2.抓杠做慢速或快速屈肘小于90度*3-4次练习+直臂悬垂10秒*3-4组3.仰卧悬垂臂屈伸(同伴的帮助、脚放在稍高的器械上)5-6次*3-4组第六周1.直臂悬垂摆动8-10次*3-4组2.自助完成引体向上8-10次*3-43.哑铃组合练习(上举、划船、屈臂举等)*3-4组第七周1.直臂悬垂摆动10-12次*3-4组2.借力引体向上(弹力带、保护帮助下)6-8次*3-4组3.独立完成半程或完整引体向上(力竭)*3-4组第八周1.借力引体向上(弹力带、保护帮助下)6-8次*3-4组2.自助完成引体向上8-10次*3-43.独立完成半程或完整引体向上(力竭)*3-4组设计持续性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第1周 握力水平及悬垂能力 直臂悬垂屈腿 每次能坚持30-60秒 计时及口头评价第2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斜身引体 能完成总数100个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3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斜身引体 能完成总数120个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4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斜身引体 能完成总数150个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5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仰卧悬垂臂屈伸(脚放高处) 每组能完成5-6次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6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自助完成引体向上 每组能完成8-10次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7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独立完成半程或完整引体向上 每组能完成半程(3个)或完整引体向上(2个)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8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独立完成半程或完整引体向上 每组能完成半程(4个)或完整引体向上(3个) 计数及口头评价2教学目标:1. 明确引体向上的动作技术,知道引体向上多种练习方法和练习的锻炼作用。2.能完成6-8个以上标准的引体向上,加强引体向上的基础力量,发展上肢、肩带、腹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3.形成增强肌肉力量的需求并积极参与到相关锻炼当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互相合作的意识。初二年级 提高进步期第一周1.屈臂屈腿悬垂45-60秒*3-4组2.抓杠做慢速或快速屈肘小于90度*5-6次练习+直臂悬垂10秒*3-4组3.双杠臂屈伸(助力带或帮助下)8-10次*3-4组 第二周1.屈臂屈腿悬垂45-60秒*3-4组2.直臂悬垂摆动10-12次*3-4组3.自助完成引体向上8-10次*3-4第三周1.独立完成半程或完整引体向上20—3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2.借力引体向上(弹力带、保护帮助下)8-10次*3-4组3.杠铃组合练习(划船、快推、屈臂举) 第四周1.标准引体向上16-2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屈臂引体向上,然后保持下颌超过杠面4~6秒钟*1-2个*8-10组3.壶铃组合练习(单、双臂划船、蹲跳起)第五周1.标准引体向上20-3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斜身引体向上150个(分3-5组完成)3.药球组合练习(划船、快推、屈臂举) 第六周1.标准引体向上25-35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屈臂引体向上,然后保持下颌超过杠面4~6秒钟*2-3个*8-10组3.哑铃组合练习(划船、快推、屈臂举)第七周1.标准引体向上30-4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屈臂引体向上,然后保持下颌超过杠面4~6秒钟*3-4个*8-10组3.杠铃组合练习(划船、屈臂弯、快推) 第八周1.标准引体向上30-4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斜身引体150个3.引体向上达标赛设计持续性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第1周 握力水平及悬垂能力 悬垂屈肘+直臂悬垂 屈肘小于90度的连续屈伸5-6次+直臂悬垂10秒 计数、计时及口头评价第2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自助完成引体向上 连续完成8-10次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3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借力引体向上 连续完成8-10次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4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引体向上后屈臂保持下颌超过杠面 每次坚持4~6秒 计时及口头评价第5周 上肢及肩带力量 独立引体向上+助力引体向上 总数20-30个+助力2-3个,不计组数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6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独立引体向上+助力引体向上 总数25-35个+助力2-3个,不计组数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7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独立引体向上+助力引体向上 总数30-40个+助力2-3个,不计组数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8周 上肢及肩背力量 标准引体向上 每组6-8个以上 计数及口头评价3教学目标:1.知道多种发展力量素质及提高引体向上水平的练习方法,并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2.能完成13个以上标准的引体向上,巩固提高引体向上的基础力量,发展上肢、肩带、腹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3.形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初三年级 巩固应考期第一—二周1.屈臂悬垂45-60秒*3-4组或直臂悬垂摆动10-12次*3-4组2.标准引体向上20-3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3.力量类游戏、杠铃组合练习(划船、快推、屈臂举)第三—五周1.标准引体向上30-4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引体向上达标赛*3-4组3.拉力器(助力带)组合练习(颈后平拉、臂屈伸、俯身拉伸) 第六—八周1.标准引体向上40-50个*不限组数,力竭为止,力竭时同学可适当助力再做2-3个。2.杠铃组合练习(划船、快推、屈臂举)3.引体向上达标赛*3-4组 设计持续性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第1-2周 上肢、肩带及综合力量 独立引体向上+助力引体向上 总数20-30个+助力2-3个,不计组数 计时及口头评价第3-5周 上肢、肩带及综合力量 引体向上 每组10次以上 计数及口头评价第6-8周 上肢、肩带及综合力量 引体向上 每组13次以上 计数及口头评价练习原则:1.安全第一2.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3.充分发挥小集体、优秀生的作用4.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紧密结合。5.以赛促练,提高动力。谢谢老师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