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0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1840年
鸦片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
中法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外因(国际背景)
西方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
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内因(国内背景)
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结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3)直接原因:
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区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相对于 完全殖民地 完全的封建社会
看角度 政治地位 社会经济结构
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实质上 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任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决 定
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对内: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前提 基础
目的 动力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0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洋务运动
1898.6.11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清末新政
1912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
失败
最终结果都怎么样了?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
1.无数仁人志士的尝试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三种救国方案
出发点的反动性:北洋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统治下,民不聊生、千疮百孔、民怨四起。
抛弃了
违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三种救国方案
不具有可行性: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无法实现
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三种救国方案
赢得拥护
取得胜利
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胜利。
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三种救国方案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初心使命
成立
意义
前景
0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社会条件
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发生变化。
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5.历史结论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总结: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从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根本性弱点看:
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
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未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角度看:
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贡献角度看: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
伟大飞跃,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课堂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种建国方案
唯一正确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基本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   )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课堂训练
2.中国诞生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原因有(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其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③中国人民急需指引斗争方向、引领工人运动的主心骨
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课堂训练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