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与汉唐的 不 同, 宋朝更为2020热播电视剧《清平乐》 北宋 宋仁宗赵祯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余秋雨第6课6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武将擅权,政权分立·周世宗改革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可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能维持多久……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主要事件公元960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封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960年,赵匡胤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行至汴京东北陈桥驿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北宋建立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方南方辽国割据政权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先南后北,先易后难”2、统一策略:2、统一策略: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赵普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979年,宋太祖之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在北宋周边还存在着辽、西夏、大理等政权。说明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雪夜访普图太祖-赵匡胤丞相-赵普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课后活动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三步走策略:1)、收精兵2)、夺其权3)、制钱谷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禁 军三衙掌兵皇 帝控制军队枢密院调兵(2)统调分离(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换将驻 地驻 地换将换将驻 地将1将2将3“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事上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东京江陵朗州A军B军C军甲乙丙三步走策略:1)、收精兵2)、夺其权3)、制钱谷(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皇帝宰相事无不统改革后宰相皇帝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军政三司使财政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税收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课后活动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皇 帝中央集权削弱相权总体方法:分化事权具体措施2、由 政事堂、枢密院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1、设 参知政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强化君权材料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材料1: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消极: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屡受周边政权的入侵;大量官职的设立,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地方财赋的转移,造成了地方贫弱,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积极: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课后活动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VS唐朝武将宋代文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宋代武将宋代文臣北宋为防止武将专权积弊重现,采取一系列措施夺取武将兵权。因为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社会地位低下。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目的/原因:防止武将专权2.有哪些重用文臣的表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且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易错易混点压抑武将不等于轻视武备和军队建设。3、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措施(内容):发展科举制表现: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发展科举制影响:①在全国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制大发展材料1: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6427人,平均每年约22人。宋代319年间共录取进士35000余名,平均每年约110名,差不多是唐代的5倍。——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2:按唐制,士子进士及第后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还不能立即出仕,要做官,必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选。…代优待士人,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名列高等的还可以授予高官。——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3:宋代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宋代科举图解:县试 府试院 试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州 试省 试殿 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一名称会元第一名称解元宋1065年,正式定为三年一次。秋天进行州试(秋闱);第二年春天礼部主持的省试(春闱);省试当年进行殿试。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受命“知贡举”(科考主考官)。这年的进士榜单,成为“千年科举最闪耀的一榜”。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苏辙程颢苏轼曾巩4、影响:积极:①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科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消极:①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并增加了朝政负担。三 王安石变法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原因)冗官冗兵冗费养兵、养官负担沉重,财政出现危机对内:积贫读材料,说说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宋)包拯奏报材料二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2)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冗官”军队不断膨胀“冗兵”(1)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冗费”积贫积弱王小波、李顺起义契丹武士西夏武士宋辽 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惨败。辽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夏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给夏“岁赐”。军事实力衰弱不振对外: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知识拓展庆历新政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宋仁宗范仲淹王安石(1021-1086)变法目的: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变法范围: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宋神宗(1048-1085)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2)人物:(3)目的:(4)内容:宋神宗、王安石经济、军事、教育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5)影响:宋神宗王安石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经济军事教育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科举改革、整顿太学培养了革新人才,宣传了革新思想。育才王安石变法内容:2、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2)人物:(3)目的:(4)内容:宋神宗、王安石经济、军事、教育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5)影响:①积极: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宋神宗王安石②消极: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变法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王安石变法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认识。王安石像原因认识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等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勇于创新保守派司马光改革派王安石君子之争北宋的政治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控制兵权削弱相权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统一中原和南方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