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共39张PPT)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态变化(共39张PPT)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物态变化———中考轮复习
温度计:
2、原理:______________.
1、构造:
液体
毛细管
玻璃外壳
刻度
玻璃泡
液体热胀冷缩
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
度是0℃。
_________下
____的温度
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摄氏度。
摄氏温度:
3、温度标准的确定:
冰水混合物
标准大气压
沸水
0℃
908070605040302010
100
等份
1
100℃
体温计:
1、原理:______________.
液体热胀冷缩
3、特殊结构:
体 温 计


①.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
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示数_____改变,
且使用前要________。
缩口
2、量程: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
35℃—42℃
0.1℃
防止上面的液体流回玻璃泡
不会
②.有一面是棱柱状:相当于______的作用,
可将示数_____。
放大镜
放大
体温计横截面
甩一甩
温度估测及其测量
中考常考温度估测:
(1)沸水的温度为①   ℃(1个标准大气压下);
(2)人的正常体温为37 ℃左右;
(3)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18~25 ℃;
(4)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 ℃;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②   ℃(1个标准大气压下)。
 0 
 100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C
经 典 考 题
2、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
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16
35.9
3、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D
4、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7.5℃、37.5℃ B、37℃、38℃
C、37.5℃、38℃ D、37℃、37.5℃
C
形状难改变
形状可以改变
形状容易改变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
体积...
分子间距...
分子间作用力...
考点2 汽化和液化
1. 定义:
(1)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________热。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
液态
气态

蒸发
沸腾
P42
2.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______发生 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________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达到________,持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温度特点 温度降低(致冷作用) 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________热
表面
表面
内部
任何
沸点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的高低,_____________的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2)影响沸点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越高,沸点越高。
(3)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_______℃。 注意: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白气”“雾”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温度
气压
气压
100_
液体表面积
时间
温度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2)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气态
液态

降低温度
(2)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气态
液态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多动一下脑筋,你会成功的!
判断题
1、蒸发时要吸热,可以获得低温。( )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3、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
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汽化。( )
5、用敞开的水壶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加热,则水温将升高。( )


×
×
×
例题1:(八上P89改编)如图1-4-2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前两空均填“能”或“不能”)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例题2: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B
例题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景,正确描述水沸腾现象的是( )
C
例题4:图1-4-3为一种水开后能鸣笛的电热水壶,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壶嘴冒出的“白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水蒸气,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在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壶嘴的位置。
不是
远离
考点3 熔化和凝固
1. 定义:
(1)熔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
固态
液态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2)凝固: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________热。
液态
固态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2. 固体的种类: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其异同点见下表:
种类 特征 温度—时间 图像特征 有无 熔点 实例 注意
晶体 熔化时温度______ 有水平段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波、萘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
非晶体 熔化时温度______ 没有水平段 无 松香、________、玻璃
晶体
非晶体
不变

食盐
石墨
金属
升高
石蜡
(1)AB段为 态,温度 。
(2)B时刻为 态,C时刻 ,BC段为 态,
热量,温度 。
(3)CD段为 态,温度 。

不断升高

全部变为液态
固液共存
吸收
不变

升高
(4)EF段为 态,温度 。
(5)F时刻晶体开始 ,到G时刻 ,FG段是 态、温度 。
(6)GH段为 态,温度 。

下降
凝固
全部变为固态
固液共存
不变

不断下降
1、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房间里, 冰 熔化(填“能”或“不能”)
2、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D
不能
3、晶体吸热,其温度(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5.如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4.在晒粮食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粮食摊开且放在通风和阳光充足的地方?
6、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熔点是___℃;
(2)加热__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 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min;
(5)经过_____min,温度升高到20 ℃.
-10
0
1
固液共存态
8
12.5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1. 定义:(1)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樟脑丸变小、冬天晾在外面结冰的衣服变干都是升华现象。
(2)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霜、雾凇、用久的灯泡变黑都是凝华现象。
2. 利用物质的升华可以制冷,如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固态
气态

气态
固态

1、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有时会出现水雾,有时又会出现冰花,你能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吗?它们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哪一面?
问题讨论
2、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 后也会干,这是冰发生( )的缘故。
升华
3、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并且灯泡内壁变黑,这是因为
钨丝发生了( )现象。
升华和凝华
4.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 。
5.(八上P102改编)舞台上的白雾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白雾。
升华
吸热
液化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给烧杯加盖
适当减小水量
用热水代替冷水
实 验 复 习
2、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⑴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 铁圈。
⑵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
沸点是 ℃。

99
(3)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选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较大
较小
(4)当水温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当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99
小于
99
(5)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6)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前4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7)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 (选填“能”、“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a图线
B. b图线
C. c图线
D. d图线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