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zhōu yú dù jì shāng yì dū du chéng fá líng máo jiāo qī yí huò zhī yuán jiè jiàn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山赛 擂鼓 B.呐喊 迟廷 C.委婉 惩戒 D.户忌 翎毛3.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C.十万支箭,三天造得成。 D.十万支箭,难道三天造得成?4.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看着我们的成果,我们自是喜不自胜。B.那些大臣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拱伏无违。C.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地“借”来了东风。D.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踉踉跄跄。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反问)B.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比喻)C.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比喻)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6.分析人物心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诸葛亮(真心真意)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B.周瑜(明知故问):“十天造得好吗?”C.诸葛亮(假心假意)地说:“请你一起去取箭。”D.鲁肃(一脸狐疑)地问:“哪里去取?”7.比一比,组词语。诸( ) 虚( ) 妙( ) 妒( ) 忌( )都( ) 虑( ) 沙( ) 护( ) 忘( )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当然 忽然 仍然 果然 必然(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________误了大事。”(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________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________不提借船的事。(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________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9.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用:①用处;②运用,使用;③花费;④需要(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我自有妙用。( )(3)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4)不用问,去了就知道了。( )10.按要求写词语。(1)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万支箭,三天肯定造不成。(反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谷静极了。(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课文综合回顾。(1)观______,识______,叹______,惜______。(2)《草船借箭》一课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周瑜______,诸葛亮______,曹操______,鲁肃______。(3)《草船借箭》节选自《__》,作者是____。请写出本小说中三个有名的故事,如“_____” “______”“______”;与本小说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有:______。(4)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接着写了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草船借箭(节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早塞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2.文中第一句话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13.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合选文,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理解合理的有( )(多选)A.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B.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C.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D.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诚心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18.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周瑜 妒忌 商议 都督 惩罚 翎毛 胶漆 疑惑 支援 借箭2.C3.C4.D5.B6.C7.诸位 虚假 妙计 妒忌 忌讳 都督 考虑 黄沙 保护 忘记8.必然 仍然 果然 忽然9. ② ① ② ④10. 都是你自找的,我无法帮你的忙。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成?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山谷里静得连掉颗针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11. 三国烽烟 梁山好汉 取经艰难 红楼梦残 心胸狭窄 神机妙算 生性多疑 忠厚老实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空城计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事情发展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12. 环境 既写出了诸葛亮“算”得准,熟知天文,也为下文写借箭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3.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不敢出来,还要让敌人多放箭,找到射箭的方向和目标。 14.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生动地写出了箭的数量之多。 15.BD16. 形容经过启发诱导,突然明白了,一下子醒悟过来。 真心实意。形容十分真诚。 17.如鱼得水 18.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神态(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19.写出了诸葛亮居住环境的优雅;衬托诸葛亮是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0.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