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第十课 第一节 法 律 为 我们 护 航年级学科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主讲人 授课时间设计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为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为更快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本课紧紧围绕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学法用法,从而达到健康成长。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的第一框题,是在前一课了解法律和生活密切相连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这一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成两个层面:首先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具体原因,增强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其次,知道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很多事情缺乏辨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是弱势群体,在受到侵害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此外七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正义感,但在看待问题的角度单一,不具备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往往容易情绪化,缺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 2.课标要求: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具体原因,增强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其次,知道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4.能力目标:学会运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5.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认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六道防线 教学难点: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六道防线 解决措施:通过视频,图片,案例分析、引导解决五、教法及学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设疑拓展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5分钟) 多媒体播放视频,思考问题: 1.视频中受到特殊保护的对象是谁? 2.这笔钱可以退回吗?为什么? 3.假如新闻中,打赏主播、充值金币的是个成年人,那么可不可以把钱要回呢?为什么? 4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未成年人打赏主播视频,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课题新授课 (35分钟) 一、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1.未成年人的含义?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4.我国除了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还给予了他们哪些关爱和保护? 5.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二、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一)(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划出) 1.未成年人的含义?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二)观察图片思考: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未成年人的哪些特点?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儿童权利公约》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即18岁以下的任何人。联合国 1989年 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于 1990年 9月2日在世界生效。我国于 1991年 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从此《儿童权利公约》成为我国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截至 2015年 10月,缔约国为196个。该公约旨 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签署该公约的国家 。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 ——邓小平 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②给予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目标导学二:感受法的关爱 (三)活动一:未成年人保护法 (多媒体展示教材P98相关链接) 思考: 3.你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四)问题探究:在我国不仅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还有谁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4.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几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①家庭保护 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②学校保护 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③社会保护 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④网络保护 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⑤政府保护 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⑥司法保护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合作探究:我们常见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保护? (五)学以致用,探究分享 播放视频,展示课本案例,分析问题 5.未成年人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的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拓展: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 ①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②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③家庭: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到家长的监护职责。 ④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安全演练。 ⑤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牛刀小试 1.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 )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2 2020年3月30日是第25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测试学生的安全意识,某报记者在一小学门口对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防拐”测试。结果显示,小朋友们对陌生人给的食物少有警惕。这告诉我们( ) A.法律为我们青少年提供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易受伤害 C.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D.面对不法侵害,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2020年暑期期间,为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国家网信办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整治( ) ①能彻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 ②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③体现了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 ④能让所有儿童远离不法侵害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教师寄语: 中国正迈向法治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珍惜手中的权利,依法办事,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学生结合教材链接,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归纳要点,上台 结合案例,思考问题,做笔记 通过图片、案例,展示等形式,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专注力 结合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利用图形比较形象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法律知识教学,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两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多给学生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