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夸张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脸谱特征形态的基础上,认识其在表现不同人物表情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分工合作表现,创作丰富的脸部表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对人物脸部的变形、夸张的理解。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大胆夸张塑造出人物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1、通过苏东坡和苏小妹的一段对话,引出夸张这种修辞方法。 2、师:夸张不仅是语文中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绘画中的一种美术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张这种美术语言。 3、温故知新: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脸的画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目标“用夸张这种美术语言画一张夸张的脸”。出示范画揭示课题。(二)欣赏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范画动手演示一张吃苹果的脸从普通到夸张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夸大法”是夸张的美术语言中的一种。通过对冯巩照片和画像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抓住面部特征绘画和用夸张的美术语言绘画的区别。并且让学生了解“缩小法”也是夸张的美术语言中的一种。 3、小组合作 每小组一幅范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范画上夸张的脸,做一做范画上人物的表情,想一想,范画上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学生标注在范画右侧。启发学生,观察总结。 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夸张的脸所夸张的部位是五官、脸型、表情,所夸张的部分一般是一到两个,可以用“夸大法”,也可以用“缩小法”,但不能把所有的部分都夸张。 总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美术语言之一,有意识地突出事物本身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刻意夸大或者缩小,使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更突出。 4、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范画 老师示范画一张夸张的人脸,边画边引导学生总结绘画步骤,提示画之前要思考夸张哪个部位,为绘画时那个部位的夸大或缩小留好余地。(三)课堂练习,尝试绘画 1、提出作业要求:用夸张这种美术语言,用绘画的方式画一张《夸张的脸》。 2、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1、展示学生作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五)课后总结,拓展欣赏 教师展示五幅作品: 我国商代青铜面具,非州尼日利亚少女头像,京剧脸谱,漫画家用夸张的方法描绘的成龙和憨豆先生画像。引导学生观察说明夸张的美术语言自古就被人们所发现和使用,用以突出事务本身特征,达到更具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建议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用其他美术方法设计夸张的脸。课后反思 本课我设计的各个环节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从学生熟知的语文中“夸张”这种修辞方法引出美术语言中的“夸张”;再通过范画让学生观察发现夸张有两种方法——夸大法、缩小法;接着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总结出夸大法和缩小法常用于夸张的脸的绘画,可以用来夸大或缩小人物的五官、脸型、表情,但是要使用得当,不能把面部的所有部位都夸大或缩小;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环节及教师的范画,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画出一张夸张的脸。本节课以探索观察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轻松学会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课堂学习效率高,作业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课中有一个孩子用了写实的手法画了一张夸张的人脸,我本想在展示点评环节让学生欣赏并告诉大家夸张的手法可以用在写实的脸部绘画中,但是这位同学非常害羞,拒绝自己的画在黑板上展示,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私下给他评价和修改了作业。我觉得每节课对于孩子来说都会有收获,他们都能学会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但是运用起来每个人却各有不同,老师应该尊重课堂的真实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因材施教。另外,本课的教师语言还可以继续打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