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布里生花——扎染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技艺——扎染的制作工艺以及扎染的起源与传承,懂得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意义。 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知道扎染所需的材料和制作步骤,掌握基本的扎染制作方法,并尝试用简单材料,运用折、扎、染等方法制作扎染作品。 3、同学能运用发觉、探究、总结、实践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才能,增强动手能力,开启发散思维,发挥创造力,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扎”“染”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发现美感受美,知道劳动创造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了解传统技艺——扎染的制作工艺以及扎染的起源与传承,知道什么是扎染,懂得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意义。 2、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扎染制作方法,能灵活的运用基础图形,通过“折”“扎”“染”等步骤完成扎染作品的制作。 教学难点: 1、根据图形设计构思,能运用发觉、探究、总结、实践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才能,增强动手才能,开启发散思维,有设计目的的主动探究、创意新的方式方法。 2、在活动中乐于进行扎染制作,体会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能发现美感受美,知道劳动创造美。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 学校扎染工坊 2.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白色纯棉方巾、橡皮筋(或线)、各色染料、剪刀、手套、围裙、托盘、盆子、清水、自封袋教学过程一、回溯传统文化,引入点题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这里有一块普通的白布。注意,我要变一个魔术——变(出示染好的作品)好看吗? 这些新颖、自然的图案真是太吸引眼球啦!这就是由扎染技术制成的布,它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布里生花——扎染》(多媒体出示题目:布里生花——扎染) 1、扎染的发展历程 咦,我怎么穿越了?还穿着扎染的衣服呢。(师身着扎染古装化身古人) 你们知道吗?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在盛唐时期极为流行,经过宋代、明清时期的不断发展至民国时已经名传四方啦。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传统扎染制作工艺 一起来看看扎染的花纹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播放视频) 原来,扎结的地方染色时是不会染上颜色的,扎结的位置不同扎法不同,拆线之后自然形成花纹也就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二、讲解说明,淬炼操作 知道了这么多,我就来教教你们怎么制作吧! 请准备好以下工具:白色纯棉方巾一张、橡皮筋(或者线)数根、染料1瓶、手工剪刀1把、手套1双、围裙1个、托盘1个、盆子1个、清水三分之一盆、自封袋1个。 (做准备,戴上劳动装备,围裙、手套) 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现在就把我的扎染手艺传授予你们。 1.布料浸湿、拧干; 我们把要染制的白色纯棉方巾用清水浸湿、拧干,使方巾呈半干状态。(半干状更容易着色,浸水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不要把水洒出) 2.布料折图形; 可根据剪纸的三折、四折、五折的折法技巧,将布料折成你想要的图形。不同的折叠方法可以染出不同的花纹效果。 3.橡皮筋扎结; 用橡皮筋在折叠好的图形上扎结,扎结的位置根据自己设计好的花纹位置扎,扎结时不能太松,如果太松,侵染颜料时,染料就会渗透到扎好的结里面,作品就不会成功。 4.颜料染色; 接着进行滴染,将颜料滴在扎好的布料上,并确认颜料是否渗透至布料的折痕与皱折内。染色时可用单色染料,也可以选择多种颜色染料,但尽量不超过三种。使用多色染料时不要过分侵染布料,若不同颜色的颜料滴染过密集,颜色或许会变得浑浊。上染料时请少量多次的挤颜料,否则就会出现颜料堆积,反面染色时会让已染好的颜色变脏。 5.拆线(橡皮筋); 滴染完成后等待1分钟,用剪刀剪掉扎结时用的皮筋(或者线),展开布料。(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哦) 如果同学们想自己的布料颜色更牢固的话,可以放到自封袋中封闭8个小时后取出,干后,用加入少许盐的清水清洗。 (视频出示文字操作步骤) 扎染是不是特别简单呢?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折叠方法扎结,染出出更多好看的花纹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视频,视频剪辑成5种方法) 三、动手实践 同学们已经清楚扎染的操作步骤了,现在,就拿起工具一起来创作吧。 在创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构图饱满 2、构思内容与扎染手法相融合 3、颜色搭配合理 四、总结反思,情感升华 一块小小的普通方巾,开出传奇之花。学会了扎染的你,不妨为家人、朋友染一方手帕或者一件衣服,捎去一份美好,传递一份爱。 快来试一试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