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声现象(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声现象(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一轮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声 光 热
第1讲 声现象
分析考试要求,呈现近三年中考物理考查趋势
2022年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教材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 近三年广东省中考 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0年 选择题 声音综合 3分
2021年 选择题 声音综合 3分
2022年 选择题 声音应用 3分
梳理课本必备知识,明确考什么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课题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实验示意图
过程及现象 把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      
溅起许多水花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
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探究方法 转换法 推理法
振动
介质
不能
340
0
2.声音的特性
探究课题 音调 响度 音色
实验示意图
过程及现象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    ,用__      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    不同 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     不同 听众   从同一首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
长度
大小相同
音调
大小

结论 音调是指声音的     ,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 响度是指声音的     ,由发声体的    来决定,还与离发声体    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
     、
    以及发声方式决定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高低
频率
强弱
振幅
距离
材料
结构
3.人的听觉范围
  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Hz。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     ,但有些动物能听见。
20~20 000
听不见
4.声的利用及噪声的防治
(1)声音可以传递    与    。
(2)超声波的主要应用:B超检查、超声波清洗、声呐等。
次声波主要产生于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
能量
信息
(3)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        ,二是            ,三是          。人们以    (符号)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等级。人们理想学习工作环境是白天不高于    dB。
从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接收处减弱 
dB
70
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
1.(2020年第5题)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C
2.(2021年第2题)如图所示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 d瓶的音调最低
3.(2022年第4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D
. . .
考点精讲、对应训练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典型例题
【例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振动状态;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振动;会。
思维点拨: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必须有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针对训练
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A
2.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A
3.小亮同学写了一篇科技论文——《太空漫游记》。论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判断依据        (答案合理即可)。
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能力提升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下列那些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
A.发电机   B.望远镜  C.隔音玻璃  D.体温计
C
2.(2020·佛山)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物质种类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 700 7 900 11 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 000 1 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C
3.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B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正在进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了声音是          。
乒乓球被弹开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音量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声音             。
减弱
不能
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典型例题
【例 2】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D
A. 乙音调较高
B. 甲响度较大
C. 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 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解析: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有表可知,甲的音调高,故A错误;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故BC错误;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每秒振动的次数多,故D正确。
思维点拨: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针对训练
1.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速    D.音调
D
2.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C
3.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B
●能力提升
1.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
A.音调相近   B.音色相近  C.频率相近   D.响度相近
D
2.在校园合唱比赛中,老师将同学们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他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A
3.(2021·广州)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韵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 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A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4.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空气柱

5.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振动
音调
音色
6.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ABD
ABC
考点三: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噪声的防治途径
●典型例题
【例 3】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B
解析: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思维点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
C
2.(2021·中山)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D
3.(2022·北京)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D
4.(2022·上海)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
A.图甲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图乙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图丙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图丁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A
●能力提升
1.(2022·中山)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音调
能量
2.(2022·珠海)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信息
超声波
大于
考点四:声现象综合
●典型例题
【例 3】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不能通过水传播
B.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手敲鼓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D.鼓手通过鼓声指挥队员划桨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解析:液体能够传声,所以鼓声可以通过水传播,故A错误;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敲鼓的力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其响度越大,即鼓声越大,故C错误;通过鼓声指挥参赛队员们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思维点拨: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传递信息,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综合训练
1.(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D
2.(2022·中山)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直接减弱噪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B
3.(2022·江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A.图甲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
B.图乙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图丙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图丁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4.(2022·惠州)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A
5.(2022·茂名)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6.(2021·广州)为做好新冠肺炎及防疫工作,学校利用广播不间断播放防疫知识的宣传“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于音箱喇叭发生     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7.(跨学科题)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他是根据    判断声音是竹笛发出的。
振动
信息
振动
音色
8.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   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振动
响度
音调
9.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 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0.001 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选填“>”“=”或“<”)。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0.34
>
回顾考点,预测方向
本讲常考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特性;声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学生要掌握:声速和人耳听觉范围两个常数。
本讲易错易混点:1.超声波与电磁波区别。2.音调、响度和音色关系。
本讲预测方向:近几年省中考试题主要考查声音知识综合,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本讲分值大约是3分。2023年预测:乐音知识综合,超声波与电磁波综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