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大致历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类宇宙探索的了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反对和破除迷信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难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具准备】图片,与课本配套的VCD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浩瀚星空是不是有外星人呢?我们人类在不断探索。(二)进行新课一、 探索的历程 1. 识图——创设情境 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并进行归纳和比较。 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条,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 2. 问题——科学猜想 (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 哥白尼和日心说。(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 “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 3. 上网查阅——文献探究 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 4. 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 5. 老师评价总结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入。 二、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 1. 识图——创设情境 使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 教师归纳: (1) 请同学们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 (2)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 2. 问题——科学猜想 (1) 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2) 地球结构和演化。 (3) 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4) 空间技术。 3. 上网查询——文献探究 4. 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5. 老师评价总结【课堂小结】师生合作回顾本节内容。【板书设计】第三节 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中国古代: 国外古代:二、浩瀚的星空 恒星→行星→卫星三、幻想与追求【布置作业】课下搜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