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象发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根据材料请回答:欧洲资产阶级为何欣喜若狂?
以为获取广阔的中国市场
(大市场)
材料二: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 名 棉纺织消费量 比 例
中 国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人均 : 934.5便士 1246
请回答:材料二反映出怎样的历史现象
商品滞销
(小市场)
鸦片战争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并未看到它们所想象的商品销售盛况。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再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者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3)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
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
2、直接原因: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1856——1860年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858
1858
1859
1860
第二阶段: 1859─1860
第一阶段: 1856─1858
战争再起 《北京条约》
战争爆发 《天津条约》
广州
北京
天津
战争的过程:
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的结果:
战争的影响:
签定条约
(1)《天津条约》
时间:1858年
国家:俄、美、英、法
内容:
影响
(2)《北京条约》
时间:1860年
国家:英法
内容:
影响: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
内 容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影 响
割地
通商
赔款
其他
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英)割九龙司 (约11.7平方公里)
(俄)割乌苏里江以东
(约40万平方公里
割香港岛
(约78平方公里 )
增开天津
增开十口
五口通商
赔偿损失
(2100万银元)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使原本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追加赔款
(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赔偿损失
(600万两白银)
公使进京
舰船航行
外人入内
协定关税
华工出国
更多的主权遭到破坏,便利西方侵略势力进一步对中国的侵略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
厦门
广州
福州
宁波
上海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香港岛
九龙司
新界
二鸦战的条约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
割地;赔款;开口岸
2.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19世纪50年代——80年代
领土:150多万
条约:
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一位目睹火烧圆明园暴行的英国翻译说: “当一个个屋顶倾塌下来的时候,四面墙垣的烈火也渐渐弥漫,喷了大大的、一团一团的浓烟。我们想,对于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运,这是一个表示悲惨的预兆”,“殷红的火焰映在纵火军队的脸孔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般。虽是毁坏不能恢复的东西,他们却洋洋得意,觉得很光荣。”
当时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英国人对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记述
阅读卡
比 一 比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侵略者
目的
条约
影响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英、法(美俄帮凶)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练习: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回答:
①“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②“发生纠纷”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太平天国运动
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1851年初,农民领袖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暴发了。
3、革命准备
组织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以洪秀全、杨秀清为代表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理论上: ①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②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③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根据地建立:冯云山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洪秀全头像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返回花县,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
1845~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全州(冯云山)
长沙(萧朝贵)
攻占武汉三镇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军事上:全盛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时间 1853年 1855年 1856年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大致经过 ① ② 37页 ① 37页
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
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解除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1859年冬,干王洪人轩提出改革的治国的方案——《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2、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4、评价
二、《资政新篇》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
3、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阶级局限性
2、天京变乱的经过










3、影响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后期防御战(1856——1861):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特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这一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闯入国门所造成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的中国,虽然没落的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开始瓦解,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起支配作用的仍旧是封建经济关系和封建政治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时间: 年—— 年
侵略国家:
列强侵华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 。(1860年攻入北京)
2. 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
和 领土 平方千米。
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侵略权益。
1856 1860
圆明园
东北 西北
英法联军
1858年《 》
结果
1860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50多万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年—— 年
1851
南京
经过
1.开始: 年, 起义。
2.定都: 年,攻克 改名为 ,
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颁布纲领性文件《 》。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青浦大捷:1860年8月,太平军大破洋枪队。
5.结果: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② 1862年9月,在 战斗中,太平军击毙 。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
1851
1864
金田
1853
1864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慈溪
华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