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计算地球质量和密度;2.会用“环绕法”计算天体的质量;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重力加速度法计算天体质量 (地上)1.思路: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2.关系式:3.结果: ,只要知道g、R、G的值,就可计算出 的质量.4.推广:若知道其他某星球表面的 和 ,可计算出该星球的质量.【例1】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G),求月球的质量。学习目标2 “环绕”法计算天体质量 (天上)1.思路:质量为m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2.关系式:.3.结论: ,只要再知道引力常量G,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量.4.推广:若已知引力常量G,卫星绕行星运动的 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 ,可计算出行星的质量.【例2】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请写出地球质量和地球密度的表达式.规律总结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重力加速度法 环绕法情景 已知天体的半径R和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思路 物体在天体表面的重力近似等于天体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mg=G 行星或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G=m()2r(以T为例)天体 质量 天体质量:M= 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 密度 ρ== ρ==说明 g为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未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通常利用实验测出,例如让小球做自由落体、平抛、上抛等运动 这种方法只能求中心天体质量,不能求环绕星体质量 T为公转周期 r为轨道半径 R为中心天体半径【例3】.若已知某行星的一个卫星绕其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可求得( )A.该卫星的质量 B.行星的质量C.该卫星的平均密度 D.行星的平均密度学习目标3、发现未知天体及预言哈雷彗星回归1.海王星的发现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 和法国年轻的天文学家 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各自独立地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23日晚,德国的 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这颗行星——海王星。2.其他天体的发现近100年来,人们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又发现了 、阋神星等几个较大的天体。3.预言哈雷彗星回归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依据 ,计算了三颗彗星的轨道,并大胆预言这三次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星,周期约为76年。达标练习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在下列给出的情景中,能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 )A.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落下的高度H和时间tB.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周期TC.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D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H和卫星的周期T2.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并且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以知道( )A.月球的质量 B.地球的质量C.月球的平均密度 D.地球的平均密度3.2022年10月1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运行轨道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 )A. B. C. D.4.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A.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B.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角速度和周期C.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D.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5.2022年9月,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类地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被称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5倍,绕一中心天体运动的公转周期约为8.5天,公转轨道半径约为日、地之间距离的,则该行星所围绕的中心天体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A. B. C. D.6.例37、例18、例2答 卷班次 姓名 考号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答案7、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