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8张PPT)第一轮 基础知识过关第一部分 声 光 热第2讲 光和眼睛分析考试要求,呈现近三年中考物理考查趋势2022年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材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五章 粤沪版:八年级第三章近三年广东省中考 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2020年 选择题、填空题、 作图题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作图 8分2021年 填空题、作图题、 综合题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应用 12分2022年 选择题、填空题、 作图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 8分梳理课本必备知识,明确考什么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探究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实验 示意图物理 规律 (1)光在_________ 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__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 (3)反射分类:分____ 和 两种 (1)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____时,折射角也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同种均匀介质3×108小于同一平面内法线等于可逆镜面反射漫反射小于增大增大不变可逆(续表)探究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常见 例子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形影不离、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立竿见影等 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幕墙反光、镜花水月、波光粼粼、杯弓蛇影等 水底变浅、海市蜃楼、雨后彩虹、杯中“断笔”、光的色散、放大镜等2.平面镜及球面和凹面镜成像特点及性质(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 相等 ,像和物体 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简记:等大、等距、对称、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而成的___ 像。平面镜除可以成像外,还可以 ,如倒影、潜望镜应用。 大小到平面镜的距离垂直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成 、 的虚像,如汽车观后镜应用;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太阳灶应用。 发散正立缩小会聚3.凸、凹透镜性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外形图相关概念对光的作用 对光有 作用 对光有 作用 会聚发散三条特 殊光线凸透镜成 像规律 (1)u>2f时,成 的实像(如照相机) (2)u=2f时,成 的实像 (3)f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不能正立、放大虚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凸透镜焦距测量:用 或太阳光 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 、 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亮点到 的距离。 (2)实验时由左向右依次放置的是 、 、 ,实验前要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平行光垂直最小最亮光心蜡烛凸透镜光屏烛焰同一高度 5.眼睛和太阳光(1)眼睛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中 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成 、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光屏倒立(2)视力及矫正项目 近视眼 远视眼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 , 折光能力太 晶状体太 , 折光能力太 成像结果 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 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 矫正 佩戴 透镜 佩戴 透镜 记忆口诀 近前远后,近凹远凸厚强薄弱前后凹凸(3)太阳光是复色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属于 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4)太阳光属于 。电磁波中眼睛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特点—— 、穿透能力强、可用在 方面;紫外线特点——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 。 光的色散透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 电磁波热作用强 遥控荧光效应 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1.(2020年第3题)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B2.(2020年第11题)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虚像变小不变3.(2020年第13题)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倒立右上第3题图4.(2020年第15(2)题)画出如图中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5.(2021年第11题)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 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实”或“虚”)像。 直线折射虚6.(2021年第15(3)题)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二倍焦距以外。(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甲中标出A所成的像A'的大致位置。(2)借助辅助线或光路图,在图乙中找到A所成的像A'的确切位置,保留作图痕迹。7.(2021年第21题)小明发现,晚上坐汽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反射 车内物体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线上方,减少对司机驾驶的干扰下方(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_____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 。(写出一条) 垂直像到平面镜距离物到平面镜距离看不清楚像的位置8.(2022年第11题)如图所示,电子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 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倒照相机不变9.(2022年第13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反射虚510.(2022年第16题)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考点精讲、对应训练考点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典型例题【例 1】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日环食现象。日环食现象是由于( )A.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B.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C.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B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或日环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思维点拨: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 ●针对训练1.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放大的C.等大的 D.缩小的A2.(2022·珠海)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人们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来计时。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3.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筷子在水面处“断”了 B.小孔成像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D.山在水中的“倒影”B1.(2021·惠州)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D.地球是不透明的B2.(2022·深圳)2022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直线传播D3.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B考点二:光的反射●典型例题【例 2】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 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 形成的。 直线传播反射解析:(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柳树的倒影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思维点拨:本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与反射是解题的关键。 ●针对训练1.(2022·中山)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C2.(2020·深圳)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C3.(2021·佛山)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会遵循●能力提升1.(2022·韶关)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B2.(2021·广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A3.如图所示,天津水乐桥上直径为110 m的摩天轮,有着“天津之眼”的美誉,它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倒影中“摩天轮”的直径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 m。 反射等于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 30°60°10°5.如图所示,小明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的大小是 。 (2)将纸板B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40°不能变小考点三: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例 3】小明同学站在衣柜的穿衣镜前2 m处,他能在镜中成像是光的 形成的,像与他相距为 ;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所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等距,即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故答案为:反射;4 m;不变。思维点拨: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反射4 m不变●针对训练1.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比物体大 B.像比物体小 C.像是实像 D.像是虚像D2.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B3.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 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 m(如图所示),蜻蜓在水中的像 ( )D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在水面下0.9 m深处D.与蜻蜓相距1.2 m4.(2021·惠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C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C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2.(2021·广州)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所示),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B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3. (2020·湛江)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 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 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20虚4.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 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67∶255.(2022·惠州)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棋子进行实验,分析可得像与物关于镜面 。 a对称6.(2021·佛山)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 (选填“平面镜”“5 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 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时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A不变考点四:光的折射●典型例题【例 4】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折射光路是可逆的A.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方向不改变。故选A。思维点拨: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且“角大是空气”;折射与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针对训练1.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 B.形影相依C.海市蜃楼 D.波光粼粼C2.(2022·北京)周末小明和妈妈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是 ( )A.湖面波光粼粼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湖中鱼游“浅”底 D.湖中出现了天空中的白云C3.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4.(2022·上海)小凯学习完《光现象》之后,兴致勃勃地回家给妹妹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先让妹妹站定,在她面前摆一只“空碗”(如图甲所示),然后缓慢地往碗里倒水,成功地给妹妹“变”出了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B●能力提升1.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逃跑图中正确的是 ( )C2.(2022·惠州)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 .④A3.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C.光线c D.光线dB4.(2021·福建)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C5.(2021·中山)如图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其中折射角为∠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 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 。 2②上大6.(2022·中山)在“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东借助激光笔、半圆形玻璃块和带刻度的光具盘完成了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的1、2、3三条光束,并在光具盘上用笔描出了对应的光路。(1)图中的折射角大小为 。 (2)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发现,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 (选填“>”“=”或“<”)入射角。 (3)现在要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具体的操作是 ,如果看到 现象,就可证明光路是可逆的。 80°>让入射光沿光路2射入折射光从光路1射出考点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例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B解析:距离凸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 cm=2f,则f=10 cm;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5 cm处时,此时物距u=25 cm,则物距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思维点拨:(1)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针对训练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C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A3.(2022·广州)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展示水球试验。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成 ( )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B4.(2022·茂名)如图所示,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D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凸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C3.(2022·佛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正确的是 ( )B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B.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向距凸透镜15 cm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___ ________或 。 上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5.(2022·中山)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___ 的实像.当他把烛焰移到焦点处时,移动光屏,竟然在光屏上也看到了烛焰的像,就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这是因为_______ 。 放大烛焰有宽度,有一部分在一倍焦距之外 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他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该同学又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缩小右7.(2020·广州)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选填“f2f ”)。 凸透镜实f考点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典型例题【例 6】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解析: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B错误;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C。思维点拨: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知其成像的特点与规律。 ●针对训练1.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B2.(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C3.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幻灯机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B4.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 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 m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能力提升1.(2022·珠海)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2-50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 cm和10 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DA.f=5 cm、h=10 cm B.f=10 cm、h=12 cmC.f=5 cm、h=12 cm D.f=10 cm、h=6 cm2.(2022·佛山)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C.远视眼,镜片ID.远视眼,镜片ⅡA3.(2022·湛江)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A4.凸透镜可用于 (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某手机镜头焦距为5cm,用它扫描健康码时,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 cm。 远视105.(2022·北京)小陈发现爷爷看书报时将书报拿得很远,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人的眼睛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爷爷眼睛的问题是因为晶状体太薄造成的 (选填“近”或“远”)视眼。于是他建议父母带爷爷到眼镜店选配一副由 透镜制成的老花镜。 照相机远凸考点七:太阳光的组成 光的色散●典型例题【例 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 光的色散红光绿光解析: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则纸板上只在原来出现绿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绿色光带;我们能看到绿色,因为绿色纸板只能反射绿光。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光;绿光。思维点拨: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针对训练1.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B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红光 D. 紫光A3.太阳光经过三校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红、 、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 色散绿红外线●能力提升1.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 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白纸上写有 颜色的字。 红黑2.(2021·中山)如图所示,让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放置一凸透镜,将光屏放在B处时,观察到色光的颜色是 ,光屏先后在A、C两处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__________ 。 白色光屏上彩色光带的顺序相反3.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 。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__ 底、 字。 (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色散红外线蓝黑大于(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左缩小考点八:光现象知识综合●典型例题【例 8】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B.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C.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C解析:我们看到岸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D错误。故选C。思维点拨:此题涉及光的反射现象、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综合训练1.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接触了许多的光学器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小刚用照相机拍摄小明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B.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等于一倍焦距D2.(2022·中山)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3.(2022·上海)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B4.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 ③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 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A.①②③ B.①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D5.下列光学成像实例中,正确的是 (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7.(2021·江门)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做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A8.(2022·广州)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像。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选填“物距”或“像距”)。 反射凸透实物距9.(2021·佛山)如图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位置反用较薄的玻璃板(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GH重合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相等木块的位置 保持不变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 1 2 3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 1 2 3(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照亮木块10.(2022·中山)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 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 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 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 (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上10.015照相机(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 (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放大B回顾考点,预测方向 本讲常考考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光的传播特点;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波长、频率和波速。本讲易错易混点:1.声波与光波区别。2.当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保持原来方向,不发生折射。3.光的反射实验易错点:(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4.平面镜成像实验易错点:(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使观察效果更明显。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垂直。(2)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5.凸透镜成像实验易错点:(1)实验前应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时由左向右依次放置的是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本讲预测方向:近几年省中考试题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题。其中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知识综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学作图为每年必考知识点。平面镜成像实验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间隔考。本讲分值大约是12分。2023年预测:光学知识例子综合;平面镜成像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