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音乐 第1单元 花卉含英——玫瑰三愿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音乐 第1单元 花卉含英——玫瑰三愿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1.4 玫瑰三愿
1、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曲《玫瑰三愿》,能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
2、通过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能够了解、分辨音乐创作常用方法一一"模进" ,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3、了 解艺术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趋势并用"模进”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学习目标
黄自(1904-1938) 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天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
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
作者简介
在20世纪二、 三十年代,对于那些已掌握了西洋作曲技巧、力求以艺术报效祖国的作曲家们来说,如何运用西方技术理论创作中国人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是他们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尽管当时产生了一大批音乐作品,可是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审视,真正能够做到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却是屈指可数.由龙七词,黄自曲的《玫瑰三愿》便是产生于这样一个年代的一部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成功之作。
创作背景
借花以诉愿,将自己的满心报负和理想藉花吐露,似乎是古今中外的词曲家最爱表现情感投注的方式,《玫瑰三愿》就是这样一首经曲歌曲。这首歌写于1932年淞沪抗战结束不久,当时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龙榆生(龙七) ,面对校园内的玫瑰花感慨不已,写下《玫瑰三愿》的歌词,以寄托感慨,随即由黄自作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篇幅不长,结构简单,一如素描但词幽曲雅,颇为抒情,其主旨就是怀念美好,怀念坚贞,即使被摧,被折,零落成泥...也就是借玫瑰花的“三愿”,表达了拟人化的玫瑰对青春幸福的渴望,以及被无情摧残的哀怨感慨之情......
欣赏指引
《玫瑰三愿》是单二部曲式结构,歌曲分为引子(1至4小节)、A段(5至13小节)、B段(14至28小节)三部分。
引子从E大调开始,音乐创作一般都会从调式主和弦开始,以明确调式调性。然而,作者却没有遵循创作的传统规则,而是充分发
掘民族音乐的个性特点,注重对音乐色彩的描写。第一小节采用调
式的IV级音构成的七和弦,个性化的和声处理以及大七和弦朦胧的
色彩,使音乐一-开始就暗示了一种纠结、渴望的情绪。
歌曲分析
歌曲分析
第一 乐段八小节:“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枉下”。这段曲调平稳、安详,像温柔典雅的玫瑰,悄悄舒.....这一段是叙事性的段落,音乐明朗而安静,短短的引子以后是一段方整的乐段,第二乐句中”烂开在碧栏杆下“的旋律比第一乐段装饰得更娇艳。第二乐包小提琴上的模仿预示了第二段中的自由卡农。这一段没有触及到内心世界,音乐形象平静而优雅。第二段说出玫瑰的愿望,音乐表现出热情来。
第二 段是三乐句的乐段,句幅一.下拉宽,情绪由静变动。波浪似的
排比句,一浪接一浪推出玫瑰三愿一一。第一愿激动难抑:“我愿那妒
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仿佛被摧在即。第二愿柔肠百转:“我愿那爱
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字字无奈;第三愿急切悲怆:“ 我愿那红颜常
好不凋谢”。情达顶点,音至旋律最高处。“不凋谢”三字减弱渐慢,欢直跌低音区,托出哀婉不尽的恳求:“ 好叫我留住芳华。”至此,一个以凄美开篇、隽永结尾的人生咏叹,渐行渐远,飘然而去。后面两句虽是第一乐句的模进,性质却有区别:“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比较激动,“ 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比较温柔,而“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则最富于热情,形成全曲的高潮。“三愿”的音区和力度是迂回而上的,达到高潮时,音区是向两端伸展的,有无限的感慨之意。最后速度从慢板开始,出现在较低音区上的宣叙调式的旋律(“好叫我留住芳华”)表现出一种黯然神伤的情绪,使人意味着在聊以自慰的背后,是对身世的伤感。留住“芳华”就是要留住“烂开在碧粒将下的英姿。
第一乐段是由两句 歌词相同,旋律不同的乐句组成,
E大调。这是一个方整的乐段,是用动机模进的手法变
化扩展而来。它的第一个乐句旋律比较朴素,第二乐句
的“烂开在碧栏杆下”比第一句装饰得更精巧,整个乐
段是叙事性的段落,旋律明朗,力度较弱。因此,在演
唱时要尽量用似叹息、如轻唤的语气、柔美的音色、圆
滑连贯的气息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该乐段第
工句的“烂开在碧栏杆下”,由于出现了极具韵味的变
化音“5”, 拍子也增加了三拍,并且旋律线条从“开”
字开始下行,“栏” 字略有起伏。因此,在唱这一句时
除了速度要适当放慢一些之外,还要在低喉位有支持,
保持软腭高抬的状态下唱出,以保证声音的位置统一。
第二乐段是玫瑰的“三愿”,由三个乐句组成,后面的两句是第一句的模进,C小调。' 由于调性的改变使得原有的情感变得更加委婉、哀怨和期盼。一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旋律最高音是e低音是g;二愿“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旋律的最高音是d ;最低音是f。,三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旋律的最高音是g,最低音是g,
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这三个愿望的音区和力度是迂徊而上的,即力度: mf→p- f;旋律的最高点:e一d音程跳进也是一次比一次大, 音区是向两端伸展的。可见,作曲家是通过力度、旋律音区的变化,有层次、有步骤地抒发了玫瑰花的“三个愿望”。
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歌词短小精炼,借物喻人,寄景抒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柔弱无力、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
美好未来,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心境。
A段是叙事性段落。音乐在“玫瑰"”的动机中展开,旋律优美
柔情却略带伤感。A段由两小句构成,诗词描绘了玫瑰娇艳盛开的情景,“烂开在碧栏杆下”把玫瑰花显得更加娇艳夺目、绚丽多姿。第一句“玫瑰花”标记p,第二句“玫瑰花”演唱时标记mp,是第一句情绪的深化,A最后一句采用9拍收尾,延长旋律的时值,让人回味悠长。
B段描写的是玫瑰的“三愿”,三乐句乐段,转入#c小调。
小结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