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导 学
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2、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青少年要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 、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代时
民族精神还有其他特征吗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求成功, 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斗,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烈的、
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 忠孝之上的爱国情结.
德国:理性主义,思辨精神,严谨而秩序,极强的耐力,坚忍不拔.
先进性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
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
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长征精神:
主要内涵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延安精神:
主要内涵: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主要内涵是: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特点:
民族性
时代性
先进性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雷锋精神
主要内涵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主要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大庆精神
主要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主要内涵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
主要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主要内涵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抗雪灾精神
抗震精神
主要内涵是: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主要内涵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同舟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扶危济困精神;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战斗精神;百倍努力、争分夺秒、抢救到底、绝不放弃的坚忍抗争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英雄主义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奥运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继续弘扬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奥运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
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材料: 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从文化的角度,在这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
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鹿奶粉:免检产品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结石
从文化的角度,这说明我国某些公民的素质存在什么情况?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提高?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
经济、科技发展水平
而且取决于
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
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物质)
(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什么)
金融危机源于“美式文明”
金融危机源于该国价值观的堕落,如:崇尚劳动,勤俭节约、清新寡欲等价值观日渐变得衰微,如今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正深陷狂热消费的漩涡,人们拼命的追求财富和快乐,心灵空虚,贪图享受。导致这个国家逐渐的走下坡路。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2)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精髓)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对内)
展示民族形象(对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什么)
美国的价值观输出攻势……
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让德国重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畅销书,43%的人希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2%的居民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合适
从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更明确地指出,“我相信,美国影片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
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4)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顶住文化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有什么启示?
(3)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
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什么)
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探究与交流】
观点一: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可有可无
观点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你赞成哪种观点 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1)观点一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 观点二是正确的,它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知识汇总】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怎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心骨”的作用.(先进性)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性)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时代性)
⑤.最根本的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⑥.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汇总】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千里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根本措施与具体内容
1、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2、阶段及其内涵:革命、建设和改革
3、特征: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提高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小结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巩固与提高】
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①.这些革命精神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革命精神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②.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③.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4、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可见,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5、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A
6、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赵忠尧、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派出的大批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形成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有(  )
①.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情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7、孔子由寒门子弟成长为一代圣人、司马迁忍受屈辱写下《史记》、苏东坡屡屡被贬却写出了光耀千古的诗文……下列诗句与上述史实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
A.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C.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B
8、《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精忠报国:抗战老兵抵御外辱、保家卫国,对国家怀抱拳拳之心
B.德艺双馨:为救孤儿,古稀老艺术家去卖唱,含辛茹苦十六年
C.埋头苦干:为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化缘”校长筹集善款助大学梦
D.高风亮节:愈八旬普通村民沐雨栉风,磨刀为生,为村民修桥补路
A
9、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中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一个民族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自强不息。在中国,女排精神( )
①.曾经成为推动全国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智力支持
②.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是激励女排队员在竞技赛场谱写壮丽凯歌的最重要精神支柱
④.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的运动基因之中,需通过夺冠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10、《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虽然时常地要想起妈妈,但理智会克服我,而且我自己知道在这动乱的大时代里,没有一个被侵略的人民不是存着至死不屈的精神……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希望一切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勇敢地向前。”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能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提供精神动力
②.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
③.今天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C
11、神州七月,洪灾肆虐,南北告急,全民关注。此次洪灾又一次考验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坚挺的民族脊梁、坚强的民族精神。以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抗洪救灾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②.这种精神自古就有,经久不衰
③.这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④.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13、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1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  )
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作用
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
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D
15、某些人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重新评价”等幌子,罔顾事实、混淆是非,损害英雄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光辉形象。英雄不容亵渎!一个国家对英雄的缅怀和敬重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因为(  )
A.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B.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
C.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D.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D
16、他曾被称为“永远的校长”;他怀抱一世诗情;他是机械工程界的翘楚,却面对《老子》侃侃而谈;他早已是古稀老人,为着他的人文理想,坚毅奔走……他就是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他以一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依旧饱满的热情,引导他所挚爱的青年学子重拾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杨叔子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民族的存亡发展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而判断一个文化是否有生命,关键看文化所包含哲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中华民族的文化恰有着巨大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以,中国是压不垮的。”
(1)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16题 点 睛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