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202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或______组成的。②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_________组成的。③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______力。分子原子正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无规则的剧烈斥2.扩散(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______的现象。(2)实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3)影响因素:分子扩散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________。进入对方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间隙温度快3.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其内能的大小与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①做功: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______。 ②热传递: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从______物体向______物体转移。动能分子势能温度大转化高温低温(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_。(5)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①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②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③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也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能量焦耳(J)4.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______与它的______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填符号)。(4)特征: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热量质量乘积单位1J/(kg·℃)不同(5)热量的计算:Q=______。(6)水的比热容: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为__________ J/(kg·℃),它表示1 kg水温度升高1 ℃需要吸收_________J的热量。cmΔt4.2×1034.2×103考点1 分子热运动考点2 内能及其改变的方法考点3 比热容及其应用考点4 热量及其相关计算考点1 分子热运动抢分攻略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宏观微小颗粒(如灰尘、PM2.5等)的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区别:一般分子直径约为10-10 m,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而微小颗粒的线度远大于分子直径,大多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灰尘、PM2.5等微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属于分子热运动。3.扩散现象在任何两种物质之间均可以发生,只是有的用时短、现象明显,有的用时很长;扩散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另一方面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例1(2019·广西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打开酒精瓶盖时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A【题后总结】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烟雾缭绕、尘土飞扬、落叶纷纷等宏观物体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的运动。墨水使水变色属于扩散现象,我们看到水变色并不是看到了分子的运动,而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效果。1.(2022·广西贵港)贵港又称“荷城”,夏天满城荷花盛开,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荷花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当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无规则引力2. (2021·广西河池)“酒香不怕巷子深”,人能闻到远处酒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_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运动间隙考点2 内能及其改变的方法抢分攻略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而且这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2.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①物体的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即只能说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③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不一定增加;④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高温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低温物体多。例2(2020·广西贵港)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把冰冷的手放到嘴边哈气,手会变暖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会发热B【题后总结】判断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关键是看能量形式是否变化。若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发生转化,则改变内能的方式为做功;若是吸、放热引起的内能变化,则改变内能的方式为热传递。3.(2020·广西梧州)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 “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液体的内能。在此过程中,液体的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热传递增大4.(2019·广西梧州)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为20 ℃和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B.甲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C.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D.要使甲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只有加热才能做到B考点3 比热容及其应用抢分攻略1.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之一,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一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例3(2022· 广西百色)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特性。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_______(选填“压缩”或“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做功【题后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重要应用:①水的吸热本领较强,用水作为散热剂或冷却剂;②水的放热本领较强,用水作为供暖物质;③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建人工湖可调节气温。此外,比热容较小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快,这一特点也常被应用,如一些电暖器用导热油作工作物质,加热时可以迅速升温。5.(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Ⅰ卷)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河岸上沙土热得烫脚,但河水却非常凉爽,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大6.(2018·广西贺州)用同一盏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17-1所示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高得_______(选填“快”或“慢”),甲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快小于考点4 热量及其相关计算抢分攻略1.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可以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2.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1)吸热公式:Q吸=cm(t-t0)(2)放热公式:Q放=cm(t0 - t)3.关于物质混合或接触时的热量问题,若题目明确不计热量损失,则Q吸=Q放;时间足够长时,两物体末温相等。例4(2022·广西玉林)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对方,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现象;若使质量为5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到40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已知c水=4.2×103 J/(kg·℃)】扩散4.2×105【题后总结】进行热量的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了”或“降低了” t(℃),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t=Δt);“升高到”或“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t末)。计算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时,要检验水的末温是否高于其沸点或低于其凝固点。7.(2021·广西玉林)若质量为2 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 ℃升高到40 ℃时,吸收的热量是1.84×104 J,则该物质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J/(kg·℃);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无关【解析】由Q=cmΔt可得,该物质的比热容为c===0.46×103 J/(kg·℃)。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的大小均无关。0.46×103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装置实验方法 (1)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确定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2)控制变量法:①控制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及其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的多少来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升高少的吸热能力较强②控制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及其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较强(3)图像法:作出物质吸热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图像越靠近时间轴的吸热能力越强续表注意事项 (1)为保证被加热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两套加热装置要完全相同,如:电加热器的规格(电功率)要相同,酒精灯火焰的大小要相同(2)烧杯内不同物质的质量要相等(3)被加热液体(尤其是易燃液体)不能过满,以免发生意外实验结论 加热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较长,即水比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续表续表评估交流 实验存在的不足: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风向、不同物质的散热情况等;②难以控制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完全相同深入拓展 (1)实验方法改进: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和可封闭的容器进行实验,控制通过两个电加热器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串联),操作安全、方便(2)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同,在温度-时间图像中,倾斜度较小的图线对应的物质的吸热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例(2021·广西梧州)图17-2甲是小明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的装置,他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图17-2乙为B液体在第2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2)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来比较。(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以上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_(选填“A”或“B”)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要从A和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介质,则选择_______(选填“A”或“B”)为介质保暖时间会更长。(1)图17-2乙为B液体在第2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26(2)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来比较。加热时间【解析】(2)本实验中选用两套相同的加热装置,目的是控制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26(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以上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_(选填“A”或“B”)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B【解析】(3)A、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比较表格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液体吸收热量相同),B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26【解析】(4)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A液体升高的温度较少,则A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即A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由Q=cmΔt可知,释放相同的热量时,A液体降低的温度较少,故用A液体作供热介质时保暖时间更长。26(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要从A和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介质,则选择_______(选填“A”或“B”)为介质保暖时间会更长。26A拓展考问在上例实验中:(1)请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在图17-3中画出A、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26(2)若A液体的质量是300 g,持续加热5 min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为2.52×104 J,则其比热容是________ J/(kg·℃),A液体可能是________(选填“煤油”或“水”)。26拓展考问在上例实验中:(1)请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在图17-3中画出A、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26A(1)如答图17-1所示(2)若A液体的质量是300 g,持续加热5 min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为2.52×104 J,则其比热容是________ J/(kg·℃),A液体可能是________(选填“煤油”或“水”)。264.2×103水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基础巩固1.(2018·广西梧州)实验时,老师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同学们能够闻到酒精的味道,此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2.(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B3.(2022·湖北武汉)如图B17-1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解析】内能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质量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2020·湖北荆门)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C5.(2021·河南许昌)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 )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大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少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小B6.(2022·广西百色)在疫情防控中,我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关爱。小刚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能闻到医护人员擦拭在他手臂上酒精的气味,这是_______现象;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扩散斥力7.(2021·广西玉林)如图B17-2甲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如图B17-2乙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棉花燃烧起来,说明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引力做功8.(2022·广西河池)已知水的比热容c= 4.2×103J/(kg·℃),把2 kg 的水从20 ℃ 加热到70 ℃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在高山上煮饭,很难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_______低,水的沸点低。4.2×105气压9.(2022·湖南岳阳)图B17-3甲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1)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质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2)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由图B17-3乙可知,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相同等于水能力提升10.(2022·江苏苏州)我国古人曾发明了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B17-4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分子动能减小 B.密度不变C.分子数增加 D.内能增大【解析】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手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故D正确,A、C错误。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质量不变,由ρ=可知,空气密度增大,故B错误。参考答案:D11.(2022·四川成都)“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C.阳光下湖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D.阳光下石板的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参考答案:A【解析】闻到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由Q=cmΔt可知,溪水的温度高低与溪水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等因素有关,与水流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阳光下湖水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其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错误;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无关,故D错误。12.(2022·湖北宜昌)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B17-5所示,则水在16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 J/(kg·℃)[c水=4.2×103J/ (kg·℃)]【解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初温是10 ℃,16 min时的末温是40 ℃,则水在16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Q水吸=c水m水(t水-t0水)=4.2×103 J/(kg·℃)× 0.2 kg×(40 ℃-10 ℃)=2.52×104J。水16 min内吸收的热量是2.52×104 J,所以水8 min内吸收的热量Q水吸′== 1.26× 104 J;由于是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所以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即另一种液体8 min内吸收的热量 Q液吸′=1.26×104 J。由题图可知,另一种液体从开始加热到第8 min温度从 20 ℃升高到50 ℃,由此可知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c液===1.4× 103J/(kg·℃)。12.(2022·湖北宜昌)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B17-5所示,则水在16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 J/(kg·℃)。 [c水=4.2×103J/ (kg·℃)]2.52×1041.4×10313.(2021·广西柳州)一杯0.2 kg、100 ℃的开水,置于桌面一段时间后温度降到30 ℃,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忽略开水蒸发时损失的质量。(1)这个过程中,开水放出了多少热量?(2)这些热量相当于多少质量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酒精热值q=3.0×107 J/kg)(2)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Q放=mq则释放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酒精的质量为m===1.96×10-3kg解:(1)水放出的热量为Q放=cm(t0-t)=4.2×103J/(kg·℃)×0.2kg×(100℃ - 30℃)=5.88×104J拓展延伸14.(2021·四川成都)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B17-6(a)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 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B17-6(b)所示,乙从20 ℃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 g酒精(q酒精=3× 107 J/kg)。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 103 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乙=2.4×103J/(kg·℃)B.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C.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104JD.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28%【解析】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左右,根据题图可知甲液体为水。根据题图可知,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是乙的2倍,则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2倍,根据c=可知c甲=2c乙,结合c甲=c水可得c乙=c水=×4.2×103 J/(kg·℃)=2.1×103 J/(kg·℃),故选项A、B错误。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0~8 min内乙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即 Q乙=Q水=c水m水Δt=4.2×103 J/(kg·℃)×0.1 kg×(100 ℃- 20 ℃)=3.36×104 J,故选项C正确。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酒精q=0.004 kg×3×107 J/kg=1.2× 105 J,乙从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为Q吸=Q乙′=×3.36×104 J=4.2×104 J,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η===35%,故选项D错误。参考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