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三大改造(1953--1956)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1953年6月15日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三大改造一、农业合作化1.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三大改造一、农业合作化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河北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三大改造一、农业合作化3.原则自愿互利4.方式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三大改造5.阶段三步走类别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特点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所有物资仍归私人。 在互助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按劳分配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一、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6.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农业合作化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7.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1.背景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二、手工业合作化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1.背景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不利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扰乱了经济秩序。③国民经济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增强,公私合营出现并发展上海解放后,投机势力开始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物资价格迅速上涨,11月中下旬,人民政府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此外,棉花、纱布和油料等商品也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大城市。11月25日,在市场物价处在高峰时,中央政府下令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大规模抛售物资。粮、布等商品的价格在几日内迅速下跌。三大改造2.时间1954年起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方式公私合营4.政策赎买政策前期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即资本家占红利的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政策。规定: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为5%。三大改造5.意义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工商界向主席报喜三大改造1.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三大改造的完成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业 改造前 所有制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农业 个体农民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所有制 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 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公私合营三大改造3.存在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四、三大改造的完成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三大改造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合 作 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