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一单元 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有格》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承接前两课,旨在帮助学生认清青春的界限,增强学生的有格意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能过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习目标 【走进课标】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涵义;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道理;了解好的榜样对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核心素养】 青春期的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能主动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重点 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书写今天的课题:青春有格。说一说:在田字格中写字的感受和想法;并用“格”字来组词,会有什么发现? 引导同学们思考:何为青春有格?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活动一: 说文解字:耻行己有耻——孔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教师小结: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含义)活动二:知耻有耻(1)说一说:你认同下面的行为吗?为什么?闯红灯、上课时偷偷玩手机、随手乱扔垃圾、高空抛物……教师小结:“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活动三:行己有耻 规则伴我行说一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遵守哪些规则?教师小结: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活动四:情境探究(见PPT )议一议:(1)丽丽的做法是“行己有耻”的表现吗?你认为她应该怎么做?(不是。这是偷窃行为,既不道德也可能违法。她应该要有底线意识,所以……)(2)小明的选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补充: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教师小结: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我们要增强自控能力,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磨砺意志,锻炼自己。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活动一:知识积累如何理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小结:“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活动二:积小善, 成大德以下同学的“善行”,你认可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畅所欲言)活动三:课堂探究:积善成德 拒绝校园欺凌(见视频)思考:(1)视频中的同学,遇到哪些形式的校园欺凌?(被同学孤立、语言上的恶意攻击、甚至打骂。) (2)积善成德,拒绝校园欺凌,我们可以有哪些具体的行动?(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差异,以平和的心态与同学相处;语言上要文明,尊重他人的人格;行动上主动沟通,对有困难的同学主动伸出援手。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小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止于至善,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活动四:课堂探究:积善成德 向榜样学习 (材料见课本P30 )说一说:(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我们应发自内心的敬佩这种行为,应真诚地欣赏他的善行,更应该向他学习。)(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我会发自内心地替小勇感到高兴,这是对他“善举”的肯定和褒奖。我会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教师小结: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观点巩固:补充我们熟悉的那些模范人物,如:雷锋、钟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航天员们,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活动四:课堂探究:止于至善需“慎独”童小勇同学不仅坚持做志愿者,他在学校生活中也同样出色,这学期又被评为“优秀学生”,这这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请教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和学习进行梳理、自我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调整。”思考:小勇同学的回答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师小结:“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说明“行己有耻”的道德规范由来已久。进一步检视自己日常的行为,是否知耻有耻。从知耻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深刻体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生活中同伴的行为分析来辨明是非,进一步明确行己有耻需要有底线意识,也需要增强自控力。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向往“至善”的精神境界。从日常小事中做到行己有耻,积善成德。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至善”的精神追求来审视身边的不良现象,做到行己有耻。从身边的榜样汲取前进的动力,从而反思当前自己的现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日常养成自我省察的好习惯。
课堂练习 见PPT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春需有格,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让我们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无悔青春时光!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