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5年中考化学真题卷对比分析表(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近5年中考化学真题卷对比分析表(PDF版)

资源简介

广东省近 5 年真题卷对比分析表
2022 年广东省中考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个中考。化学试题紧扣课标,立足教材,结合社
会热点、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等化学问题,注重考查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总体“稳
中有变”,难度较去年有所上升。
一、2022 年真题卷整体分析
1.依标扣本,回归课堂。
试题立足课本知识,稳中有变。如第 3、5、7、8、9、10、16、19均改编于教材,第 17题源于
课标活动建议的改编,注重与课标、课本的链接。
2.由核心素养为引领,考察学科关键能力。
(1)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这些真实情境又源于学生的日常
生活或科技实际。如第 2题的“安全标识”引用学生常见的免洗消毒喷雾素材,第 10题的“基本营
养素”引用日常生活的饼干标签,第 14题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落实了劳动教育。
(2)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第 18题考查课标必做实验—气体制取与酸碱盐性质的探究。试题融入了实验操作考试的情景,
对平时学习中有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练习的学生来说,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而对于平时较少开展实
验操作训练的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 19题再次体现与广州市中考接轨,考查广州市中考常
考的“离子检验”,要求学生能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 体现了与
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物质的衔接;能从辩证的角度,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创新
思维能力。
3.关注传统文化、科技前沿。
试题关注化学学科对传统工艺的贡献、关注生活与科技热点,体现化学应用价值。第 4题“极
目一号”浮空艇,第 5题“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第 19题“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第 20 题“传
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既传递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感受国家科
技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
4.跨学科学习。
本卷的区分度体现在第 17题第(4)小问。本题解答需通过膜分离技术来分离气体和液体的原
因,需要学生结合物理学科学习的失重状态下受力情况的分析,在物理学科的思维下进行解答,体
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密切融合,促进学生形成多学科知识、技术、工程融合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二、广东省近 5 年真题卷对比分析表
表 1 广东省 2020 年~2022年真题卷对比分析表
题型 题号 2022 年考点 2021 年考点 2020年考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
2
的图标 的图标 中的有机营养素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
3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有关的图标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4
及鉴别 的有机营养素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 硬水与软水;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的意义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5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6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分析和解决问题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
一、
7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题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45 分)
8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9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浓硫酸
的配制
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10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
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盐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
11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常用盐的用途; 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2 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氧气的制取装置;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3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氧气的收集方法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4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
与自燃
碳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5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酸的化学性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填 16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
空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实验;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7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优缺点
实 18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二 验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 题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与选取方法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非 装置与选取方法

19 盐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的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的探究

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的探究
(55
综 20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
合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关系;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能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力 变化

计 2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
盐的化学性质;
算 元素质量的计算; 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题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式的计算
表 2 广东省 2018年及 2019年真题卷对比分析表
题型 题号 2019年考点 2018年考点
一、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选择题 2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8分) 3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4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蒸发与蒸馏操作;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5 测量容器-量筒;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加热器皿-酒精灯;
6 固体药品的取用;
测量容器-量筒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7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8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一氧化碳的毒性;
9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电解水实验 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
10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酸的化学性质;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11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12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硬水与软水; 溶质的质量分数;
1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4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填空题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5
(20分)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白色污染与防治;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16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铁锈的主要成分;
17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一氧化碳的毒性;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8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类型的判定;
19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三、 20 物质的鉴别、推断; 盐的化学性质;
推断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15分)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2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四、 22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实验题 常用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23分) 23 碱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因素
五、 24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计算题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14分)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25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三、2023 年中考备考建议
1.抓基础、凝练大概念。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
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
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
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
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2.加强实验活动与探究、重视创新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
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
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
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
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
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3.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重视创新性。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
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
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4.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性。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
“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
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
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