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前人作者:唐·杜甫1.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题;2.梳理诗意,分析诗人情感;3.背诵诗歌。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 、 等,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小组合作任务用自己的话梳理诗歌大意(翻译诗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上:如愿以偿甚喜“昔闻”和“今上”体现了诗人什么心情?——首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心情十分喜悦。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坼”一“浮”,读来富于动感,雄浑辽阔,生动描绘了洞庭湖水波澜壮阔、雄伟奇丽的气象,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颔联里,哪些字用的最好?读来有着怎样的感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壮丽的湖景令人胸怀开阔,诗人激动感叹之余,却不由得想到自己孤寂凄凉的人生境遇。两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诗人的痛苦之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的凄苦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诗人因何流泪?思考: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思路指导】①身世之情——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人情感大方向②景中有情——重点分析写景诗句,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诗中都是情——找出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分析原因【思路指导】①身世之情当时,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身世背景)——年老孤苦的悲伤,前路未卜的忧虑。【思路指导】②景中有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句)——登临岳阳楼的喜悦,对雄奇美景的赞叹。【思路指导】③诗中都是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句)——对亲戚朋友的惦念,对自己孤老体弱的痛苦,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归纳要点:①前两联描写登楼所见,表达了登临之喜,赞叹洞庭美景之雄奇。②颈联写由美景而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老病缠身,抒发了对亲朋的眷念和年老孤苦的悲伤。③尾联由个人推及国家,战事纷扰,民不聊生,国家多灾多难,诗人不禁“涕泗流”,这泪中既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完成背诵。作业布置:1.默写《登岳阳楼》;2.分析诗人情感,成条作答,写在作业本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