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题库-选择题+判断题(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语文新课标题库-选择题+判断题(附答案)

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选择、判断题
(单选+多选+判断)
一、单选题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当中明确要求,完成小学阶段 教育时,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必须达到以下识字水平()。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B.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C.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D.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2.“写话”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第一学段“写话”的阶段目标,下列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吻合的一项是( )
A.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和感想。
B.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C.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D.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3.“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今天,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达到 ( )
A.100万字以上 B.145万字以上 C. 200万字以上 D.245万字以上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课程。
A.综合性、实践性 B.工具性、人文性C.统一性、多样性 D.文学性、历史性
5.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6.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 )等隐性资源。
A.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
C.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
D.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7.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跨媒介阅 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 )之间资源互补、共建与共享的机制。
A.地区、学校
B.学校、社会
C.学校、家庭
D.家庭、学校
8.下面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表述的 一项是( )
A.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B.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C.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D.促进德、智、美、勤的和谐发展
9.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B.语文教材是最核心的语文课程资源。
C.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D.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语文教学评价所应具有的功能?( )
A.检查和诊断 B.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C.甄别和选拔 D.反馈和激励
11.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列关于最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致力于优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发展性课程。
C.工具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D.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设置占所有学科课程设置比例的20%-22%。
1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课程理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 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 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 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语文教材为 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C.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
D.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1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下列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典型的实践活动。
B.主要包括臆造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多彩的社会活动。
C.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D.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多彩的社会活动。
14.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
A.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B.生活运用、语言建构、交际能力、审美创造
C.文化自信、语言运用、交际能力、审美创造
D.生活运用、语言建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15.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总目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B.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 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D.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创作动机和主要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经验, 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加了学习任务群,下列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最初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这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现是为了和高中语文任务群的学习有效衔接。
B.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实现了教的突破,倡导探究与研讨,学科与生活相结合。
C.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倡导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好词佳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单篇文本分析能力。
D.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逐点解析与逐项讲解,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融通。
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新课标的变化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B.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
C.新增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
D.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 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1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的内容阐释与学段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是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
B.“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C.“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是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
D.“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是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 ,
19.下列哪一教师行为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
A.教师让七年级的学生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
B.教师让五年级的学生回家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电影《长津湖》。
C.教师让六年级的学生自主阅读《童年》,并举行阅读分享会。
D.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教学实施建议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足教材文本,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B.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C.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D.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21.下列关于小学识字与写字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B.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C.第二学段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 内涵。
D.第三学段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22.下列关丁小学阅读与鉴赏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B.第一学段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
C.第二学段要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D.第三学段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3.下列关于小学阶段表达与交流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不相符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B.第二学段要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C.第三学段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D.第三学段能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 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24.下列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梳理与探究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不相等一项是( )
A.第一学段学会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B.第四学段学会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C.第三学段能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D.第四学段要求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
2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类型的是( )
A.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B.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C.分享型学习任务群 D.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6.关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表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B.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C.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
D.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进行训练。
2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
A.进步文化 B.现代文化
C.世俗文化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语文实践 活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口语交际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与鉴赏 D.表达与交流
29.下列关于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B.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C.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D.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基础。
30.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 、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 。( )
A.学习习惯;价值观 B.学习能力;政治立场
C.学习态度;价值观 D.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价值立场
31.(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工具性与人文性
B.工具性与实践性
C.实践性与综合性
D.实践性与人文性
32.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 )会写。
A.600 B.800 C.900 D.1000
33.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A.40万字 B.50万字 C.60万字 D.70万字
34.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是第( )学段的要求。
A.一 B.二 C.三 D.四
35.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 )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 目标的育人立意。
A.立德树人 B.提高成绩 C.全面发展 D.教育教学
36.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 )
A.共建和共享 B.共联和共享 C.共建和分享 D.开发和共享
37.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要坚持( ),提升专业素养。
A.终身学习 B.不断学习 C.全面学习 D.开放学习
38.( )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语言文字 B.汉语言 C.现代汉语 D.语文
3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B.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可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40.下列不属于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表述的一项是( )。
A.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促使社会语言生活变革,增强文化认同感打下基础。
C.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D.为学生的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 )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 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
A.时代性 B.数字性 C.典范性 D.内容性
42.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 )作用。
A.促进 B.导向 C.指导 D.实践
43.语文课程围绕(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A.核心素养 B.听说读写 C.课程体系 D.三维目标
44.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 )
A.整体性 B.发展性 C.连贯性 D.实践性
4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 )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A.核心素养 B.课程目标 C.课程性质 D.学习任务群
4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 )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
A.两个 B.三个 C.六个 D.四个
47.( )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A.学业测试 B.学业质量 C.学业评价 D.学业成绩
4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B.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
C.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D.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阅读整本书。
49.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求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B.第二学段要求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C.第三学段要求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 华文化意象。
D.第四学段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査报告。
50.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学业质量描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求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
读内容提出问题。
B.第二学段要求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C.第三学段要求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
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
D.第四学段要求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5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
A.能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活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 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B.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
C.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
D.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
52.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
A.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
B.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C.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 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D.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
53.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
A.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礁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B.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C.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D.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
5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教学建议的一项是( )
A.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B.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C.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D.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55.下列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的一项是 ( )
A.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B.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外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C.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D.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 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 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5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评价建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
C.终结性评价指学业水平考试的综合结果。
D.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57.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过程性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
B.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
C.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
D.着重考察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
5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是第( ) 学段的要求。
A.四 B.三 C. 一 D.二
59.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
A.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第四学段要求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C.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 交流。
D.第四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0.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
A.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B.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C.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D.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基本表达方法。
61.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的一项是( )
A.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B.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C.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D.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62.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 ( )
A.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B.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
C.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D.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63.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的一项是( )
A.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B.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C.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D.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64.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 )
A.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B.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C.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D.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65.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 )
A.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B.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C.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悅。
D.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66.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
A.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B.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C.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D.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67.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应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
B.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
C.第二学段应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
D.第四学段应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68.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B.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
C.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00个,其中二分之一 的字会写。
D.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 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
69.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
B.第三学段要求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C.第四学段要球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 同媒介的表达特点。
D.第三学段要求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 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7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B.第二学段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留等方法.
C.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D.第四学段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71.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 《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B.第四学段要求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C.第四学段要球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D.第二学段要求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7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B.学生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
C.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
D.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的有( )
A.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B.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D.增强了指导性 E.加强了学段衔接
2.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有( )
A.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B.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C.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D.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E.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3.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内涵的有( )A.文化自信 B.语言运用 C.思维能力 D.审美创造
4.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 )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A.分析 B.概括 C.判断 D.推理
5.注重写作过程中( )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A.搜集素材 B.构思立意 C.列纲起草 D.修改加工
6.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 )
A.见闻 B.经验 C.体验 D.想法
7.第一学段阶段目标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
A逗号 B句号 C问号 D感叹号
8.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 ( )
A过程性评价 B阶段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9.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 、 、 、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
文化自信B.语言运用C.思维能力D.审美创造
10.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它语言文字 、 的能力。( )
A表现美B感受美C创造美D发现美
11.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 、 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
A分析概括B联想想象C分析比较D归纳判断
12.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 、 、 ,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A正确人生观B正确价值观C必备品格D关键能力
13.第二学段要求能感知常用汉字 、 、 、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
A形B体C音D义
14.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 、 。( )
A阶段性B发展性C整体性D综合性
15.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 、 、 、教学的重要依据。( )
A回顾 B检验 C反思 D改进
16.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 、 、 、(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革命文化C现代主义先进文化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知识基础 B.认知过程 C.思维方式 D.态度情感
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 )。
文化自信 B.情感态度 C. 思维能力 D.语言能力
第三学段要求听人说话( )能抓住要点,病能简要转述。
仔细 B.认真 C. 专心 D.耐心
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连贯性 D. 适应性
判断题
1.新增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 )
2.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 )
4.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5.第二学段目标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6.第二学段目标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要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7.第二学段目标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8.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结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
9.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分享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
10.倡导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重视评价的指导作用。( )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过程性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 )
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
13.终结性评价指学业水平考试的综合结果。( )
1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
1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 )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要求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
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
18.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 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
19.第三学段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 )
21.第一学段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
22.第二学段要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
23.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倡导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好词佳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单篇文本分析能力。( )
24.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25.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
26.第二学段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留等方法。( )
27.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 )
28.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00个,其中二分之一 的字会写。( )
29.第三学段要求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
30.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
31.语文课程致力于优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
3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 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 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
33.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 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
34.“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是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 )
35.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36.第一学段要求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
37.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 交流。( )
38.第四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39.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40.第四学段要求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
41.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42.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
43.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 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 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
44.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
45.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
46.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
47.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 )
48.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 )
49.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
50.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中
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
【一、单选题答案】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当中明确要求,完成小学阶段 教育时,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必须达到以下识字水平( B)。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B.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C.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D.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2.“写话”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第一学段“写话”的阶段目标,下列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吻合的一项是(D )
A.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和感想。
B.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C.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D.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3.“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今天,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达到 ( B )
A.100万字以上 B.145万字以上 C. 200万字以上 D.245万字以上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A)课程。
A.综合性、实践性 B.工具性、人文性C.统一性、多样性 D.文学性、历史性
5.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D)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6.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 A)等隐性资源。
A.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
C.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
D.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7.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跨媒介阅 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 A)之间资源互补、共建与共享的机制。
A.地区、学校
B.学校、社会
C.学校、家庭
D.家庭、学校
8.下面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表述的 一项是( C )
A.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B.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C.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D.促进德、智、美、勤的和谐发展
9.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B.语文教材是最核心的语文课程资源。
C.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D.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语文教学评价所应具有的功能?( B )
A.检查和诊断 B.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C.甄别和选拔 D.反馈和激励
11.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列关于最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语文课程致力于优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发展性课程。
C.工具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D.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设置占所有学科课程设置比例的20%-22%。
1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课程理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 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 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 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语文教材为 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C.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
D.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1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下列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C )
A.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典型的实践活动。
B.主要包括臆造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多彩的社会活动。
C.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D.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多彩的社会活动。
14.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A )
A.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B.生活运用、语言建构、交际能力、审美创造
C.文化自信、语言运用、交际能力、审美创造
D.生活运用、语言建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15.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总目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
A.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B.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 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D.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创作动机和主要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经验, 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加了学习任务群,下列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C )
A.“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最初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这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现是为了和高中语文任务群的学习有效衔接。
B.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实现了教的突破,倡导探究与研讨,学科与生活相结合。
C.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倡导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好词佳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单篇文本分析能力。
D.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逐点解析与逐项讲解,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融通。
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新课标的变化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A.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B.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
C.新增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
D.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 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1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的内容阐释与学段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是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
B.“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C.“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是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
D.“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是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 ,
19.下列哪一教师行为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D )
A.教师让七年级的学生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
B.教师让五年级的学生回家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电影《长津湖》。
C.教师让六年级的学生自主阅读《童年》,并举行阅读分享会。
D.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教学实施建议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立足教材文本,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B.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C.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D.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21.下列关于小学识字与写字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B )
A.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B.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C.第二学段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 内涵。
D.第三学段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22.下列关丁小学阅读与鉴赏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版)》不相符的一项是(D )
A.第一学段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B.第一学段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
C.第二学段要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D.第三学段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3.下列关于小学阶段表达与交流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不相符一项是( C)。
A.第一学段要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B.第二学段要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C.第三学段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D.第三学段能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 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24.下列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梳理与探究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不相等一项是( B )
A.第一学段学会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B.第四学段学会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C.第三学段能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D.第四学段要求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
2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类型的是( C )
A.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B.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C.分享型学习任务群 D.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6.关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表述错误的是( D )
A.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B.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C.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
D.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进行训练。
2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D )
A.进步文化 B.现代文化
C.世俗文化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语文实践 活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
A.口语交际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与鉴赏 D.表达与交流
29.下列关于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B.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C.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D.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基础。
30.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 、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 。( D )
A.学习习惯;价值观 B.学习能力;政治立场
C.学习态度;价值观 D.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价值立场
31.( A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工具性与人文性
B.工具性与实践性
C.实践性与综合性
D.实践性与人文性
32.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 B )会写。
A.600 B.800 C.900 D.1000
33.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A )
A.40万字 B.50万字 C.60万字 D.70万字
34.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是第( C)学段的要求。
A.一 B.二 C.三 D.四
35.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 A)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 目标的育人立意。
A.立德树人 B.提高成绩 C.全面发展 D.教育教学
36.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 A )
A.共建和共享 B.共联和共享 C.共建和分享 D.开发和共享
37.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要坚持( A ),提升专业素养。
A.终身学习 B.不断学习 C.全面学习 D.开放学习
38.( A)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语言文字 B.汉语言 C.现代汉语 D.语文
3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C )
A.工具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B.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可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40.下列不属于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表述的一项是(B )。
A.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促使社会语言生活变革,增强文化认同感打下基础。
C.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D.为学生的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 A )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 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
A.时代性 B.数字性 C.典范性 D.内容性
42.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 B )作用。
A.促进 B.导向 C.指导 D.实践
43.语文课程围绕( A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A.核心素养 B.听说读写 C.课程体系 D.三维目标
44.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 B )
A.整体性 B.发展性 C.连贯性 D.实践性
4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 D )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A.核心素养 B.课程目标 C.课程性质 D.学习任务群
4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 B )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
A.两个 B.三个 C.六个 D.四个
47.( B )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A.学业测试 B.学业质量 C.学业评价 D.学业成绩
4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B.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
C.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D.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阅读整本书。
49.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中的跨学科学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学段要求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 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B.第二学段要求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C.第三学段要求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 华文化意象。
D.第四学段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査报告。
50.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学业质量描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学段要求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
读内容提出问题。
B.第二学段要求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C.第三学段要求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
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
D.第四学段要求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5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A )
A.能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活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 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B.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
C.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
D.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
52.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D)
A.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
B.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C.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 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D.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
53.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一项是( C )
A.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礁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B.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C.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D.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
5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属于教学建议的一项是(A )
A.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B.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C.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D.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55.下列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的一项是 ( B )
A.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B.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外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C.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D.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 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 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5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评价建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
C.终结性评价指学业水平考试的综合结果。
D.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57.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过程性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
B.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
C.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
D.着重考察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
5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是第( A ) 学段的要求。
A.四 B.三 C. 一 D.二
59.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A)
A.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第四学段要求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C.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 交流。
D.第四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0.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D )
A.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B.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C.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D.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基本表达方法。
61.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的一项是( A )
A.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B.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C.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D.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62.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A )
A.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B.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
C.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D.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63.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的一项是( C )
A.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B.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C.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D.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64.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A )
A.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B.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C.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D.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65.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的一项是( A )
A.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B.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C.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悅。
D.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66.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的一项是( B )
A.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B.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C.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D.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67.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第一学段应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
B.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
C.第二学段应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
D.第四学段应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68.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B.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
C.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00个,其中二分之一 的字会写。
D.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 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
69.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
B.第三学段要求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C.第四学段要球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 同媒介的表达特点。
D.第三学段要求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 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7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B.第二学段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留等方法.
C.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D.第四学段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71.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 《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B.第四学段要求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C.第四学段要球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D.第二学段要求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7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B.学生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
C.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
D.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二、多选题答案】
1.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的有( ABCDE )
A.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B.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D.增强了指导性 E.加强了学段衔接
2.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有( ABCD )
A.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B.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C.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D.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E.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3.以下属于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内涵的有( ABCD )
A.文化自信 B.语言运用 C.思维能力 D.审美创造
4.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 ACD )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A.分析 B.概括 C.判断 D.推理
5.注重写作过程中( ABCD )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A.搜集素材 B.构思立意 C.列纲起草 D.修改加工
6.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 ACD )
A.见闻 B.经验 C.体验 D.想法
7.第一学段阶段目标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ABCD )
A逗号 B句号 C问号 D感叹号
8.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 ( AC )
A过程性评价 B阶段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9.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 、 、 、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ACD )
文化自信B.语言运用C.思维能力D.审美创造
10.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它语言文字 、 的能力。( AC )
A表现美B感受美C创造美D发现美
11.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 、 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BCD )
A分析概括B联想想象C分析比较D归纳判断
12.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 、 、 ,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BCD )
A正确人生观B正确价值观C必备品格D关键能力
13.第二学段要求能感知常用汉字 、 、 、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ACD )
A形B体C音D义
14.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 、 。( CD )
A阶段性B发展性C整体性D综合性
15.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 、 、 、教学的重要依据。( ACD )
A回顾 B检验 C反思 D改进
16.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 、 、 、( ABD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革命文化C现代主义先进文化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ABCD )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知识基础 B.认知过程 C.思维方式 D.态度情感
18.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 BD )
文化自信 B.情感态度 C. 思维能力 D.语言能力
19.第三学段要求听人说话( BD )能抓住要点,病能简要转述。
仔细 B.认真 C. 专心 D.耐心
20.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 CD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连贯性 D. 适应性
【三、判断题答案】
1.新增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 × )(6个学习任务群)
2.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 × )(第二学段)
4.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一、二年级的学生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年级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六年级的学生是熟练地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第二学段目标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
6.第二学段目标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要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7.第二学段目标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第三段)
8.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结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 )
9.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分享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0.倡导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重视评价的指导作用。( × )(导向作用)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过程性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 × )(真实情境)
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 )
13.终结性评价指学业水平考试的综合结果。( × )(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1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 )
1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 × )(第三学段)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要求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 )(第一学段)
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 )
18.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 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 )
19.第三学段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 )(第四学段)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 × )(教师)
21.第一学段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 )
22.第二学段要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3.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倡导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好词佳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单篇文本分析能力。( × )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
24.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学习用
25.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二学段
26.第二学段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留等方法。(√)
27.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第二学段
28.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00个,其中二分之一 的字会写。(×)350个
29.第三学段要求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30.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31.语文课程致力于优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全体学生
3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 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 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33.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 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形象思维。
34.“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是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
35.第一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二段
36.第一学段要求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7.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 交流。(√)
38.第四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9.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0.第四学段要求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第三学段
41.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2.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3.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 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 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44.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第四学段
45.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要求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第三学段
46.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
47.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第二学段应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彩。(×)第三学段
48.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
49.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50.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中
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