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 二 单元单元主题 公共生活靠大家学科 核心素养 责任意识学业质量 积极服务社会,做一名家庭好成员和社会好公民;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公共秩序与安全。单元内容建构图 单元主题 二级课题 三级课题 学生活动方向与班级共成长 我们的公共生活 认识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与公开性维护公共利益 维护公共利益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秩序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有序生活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维护有序生活的做法我参与 我奉献 友善相待 理解社会成员所需承担的责任力所能及帮助弱势群体文明有礼 做文明有礼的人服务社区 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参与公益 公益的意义理解奉献精神,具有奉献意识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公共生活”这一学习主题,层层递进设计了《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 我奉献》三课内容。 本单元三课内容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具备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这也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内容。熟悉是因为自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在公共场所要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单元 目标 ①通过出示情景图片、观看视频,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②通过图片辨析、设计公共秩序单、认识公共标志,进行违反公共秩序行为调查,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③通过视频、案例,实践活动,知道生活中人与人需要平等相待,明确构建和谐的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树立公共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2.明确构建和谐的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树立公共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核心概念 (大概念) 我是公益志愿者大情境 (大任务) 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你作为一名公益志愿者,你将如何倡导同学们积极了解公共生活,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益活动,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单元任务群任务一 课型 新授课(2课时)学习内容 课本内容:我们的公共生活 课外资源:搜集整理各种公共场所及作用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通过认识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2.通过活动园辩论,列举公共场所有素质的行为,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形象。 3.通过调查研究,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1.回忆自己的寒假生活,除了在家休息还去了哪里,做过什么,同桌交流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并汇报。 2.依托活动园展开辩论:当公园无人时,长椅可不可以躺在上面,为什么? 3.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调查研究成果并交流讨论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 4.观察、了解身边的共享事例,小组思考交流汇报: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单元任务群任务二 课型 新授课(2课时)学习内容 课本内容: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课外资源:有关公共生活的法律法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1.通过活动园的系列活动,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通过出示图片,交流讨论,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写出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1.依托活动园设计活动。 (1)以个人为单位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小组进行交流补充,全班汇报交流补充。 (2)进行“秩序小实验”说明能顺利快速取出瓶中小球的理由。 结合以上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依次出示不文明行为图片,自由交流: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态度会带来什么结果?并谈一谈我们在不同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 3.图片出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国家、社会和个人等角度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单元任务群任务三 课型 新授课(3课时)学习内容 课本内容:我参与 我奉献 课外资源:国家对弱势群体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通过图片辨析,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 3.通过辩论赛,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依托活动园开展相关活动。 (1)阅读活动园“爱心早餐”短文,在此情景下,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2)辨析“爱心衣物捐赠活动”的两种方案,谈谈你的理由。 2.出示公共场合中不文明行为的图片,请同学们纠正这些不文明行为,并交流讨论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3.以《邻里公约》是不是“紧箍咒”为题进行辩论同时说明理由。 4.阅读《公益的力量》说一说小娟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片。任务四 课型 单元回归课(实践)学习内容 课本内容:本单元内容整合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1.结合本单元所学,写一份倡议书。 2.参与活动,完成一件公益事项。 1.小组合作完成倡议书,呼吁同学们积极了解公共生活,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益活动。 评价标准: (1)语言规范,思路清晰。 (2)根据本单元内容,循序渐进,涉及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公益活动等方面。 2.深入社区,或者敬老院,真实履行志愿者职能,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课时备课课题(二级课题) 我们的公共生活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 通过认识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2.通过活动园辩论,列举公共场所有素质的行为,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形象。 3.通过调查研究,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任务一:调查、交流 1.课前同学们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在我们来展示和分享你的调查报告。 2.思考: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 通过调查,展示与分享结果(深入探究) 1.回忆自己的寒假生活,除了在家休息还去了哪里,做过什么,同桌交流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并汇报。 责任意识任务二:了解相关法律 虽然公共设施是公共财产,但是不代表就没人管理,那些为了自己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生齐读。 理解相关法律要求(深入理解) 2.依托活动园展开辩论:当公园无人时,长椅可不可以躺在上面,为什么? 责任意识任务三:辨析 结合图片信息对行为作出评价。书26页(图片) 1.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高速路上从车内抛物 在消防通道上停车 在人行道上摆摊 在公园内大声吵闹 2.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不良行为影响的人们的公共生活,分享案例。 3.讨论: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4.如果你遇到破坏公物的行为时你会怎么做? 5.师总结:公共设施屡遭破坏的原因,公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公共的财产,目前实际上变成成了无人愿意关心的财产,制度的缺失,维护单位缺位是主要原因。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公共资产的安全。如果损失不大,可以依照《治安处罚法》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损失较大,会构成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相关原因(对比分析) 3.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调查研究成果并交流讨论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 责任意识任务四:共享共建 公共资源人人有权享用,人人也有义务维护,现在我们国家共享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1.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符合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理念,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农家书屋:农村的小朋友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去图书馆读书。 3.说说你知道的共享生活形式,共享事例。怎们做才能更好地享受共享资源? 交流共享生活形式(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4.观察、了解身边的共享事例,小组思考交流汇报: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责任意识课时备课课题(二级课题)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园的系列活动,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通过出示图片,交流讨论,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写出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任务一:文明行为大讨论 1.说一说你在公共场合见到的令你讨厌、反感的行为,为什么? 2.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听听大家的说法。播放视频《文明行为大讨论》。 3.视频中人们都提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 对比分析 交流讨论 1.以个人为单位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 2.进行“秩序小实验”说明能顺利快速取出瓶中小球的理由。 结合以上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责任意识任务二: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 1.通过同学分享的经历和视频中提到的,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谁愿意坦诚的说一说自己犯过的错误? 师:有时候我们是不经意的犯了错误,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错,不过今天同学们既然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2.下面我们就来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为自己和他人能享受到优异的社会秩序服务。 可以从交通、社区、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 3.大屏幕展示学生设计的“公共生活秩序单”,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一下社会生活没有了秩序,会有怎样的后果? 4.师总结: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里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合作探究) 依次出示不文明行为图片,自由交流: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态度会带来什么结果? 责任意识任务三:完成秩序小实验 找五个一端有长线的小球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1.分组进行试验,看看哪个小组能又顺利又快的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 2.最快的和最慢的都说一说原因。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责任意识任务四:感受我来谈 阅读书中29页《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 1.读了这段文章谈谈感想。 2.不遵守社会秩序危害太大了,“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同学们假如我们的亲人开车时占用了应急车道,我们一定要提醒亲人,制止他们的行为。 (深入分析) 小组交流讨论:国家、社会和个人等角度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责任意识任务五:完成学习单 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公共标志。 1.根据大家课前搜集的公共标志,完成30页学习单。 2.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是不是人们就会自居维护或遵守公共秩序了。 (自主探究) 自主完成学习单。 责任意识课时备课课题(二级课题) 我参与 我奉献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 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通过图片辨析,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 3.通过辩论赛,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任务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 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 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通过视频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深入探究) 1.依托活动园开展相关活动。 (1)阅读活动园“爱心早餐”短文,在此情景下,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2)辨析“爱心衣物捐赠活动”的两种方案,谈谈你的理由。 责任意识任务二:用尊重呵护爱心 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找生阅读。(35页) 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2.出示公共场合中不文明行为的图片,请同学们纠正这些不文明行为,并交流讨论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责任意识任务三:关爱弱势群体 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36页) 2.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3.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4.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 分析相关法律,关爱弱势群体(对比分析) 3.以《邻里公约》是不是“紧箍咒”为题进行辩论同时说明理由。 责任意识任务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有礼。 1.播放视频《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评价视频中的公共场所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在公共场合无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后果? 2.师总结: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文明人。 通过视频,分析各种行为(对比分析,深入探究) 4.阅读《公益的力量》说一说小娟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片。 责任意识课时备课课题(二级课题) 单元回归课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写一份倡议书。 2.参与活动,完成一件公益事项。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任务一:倡议内容大讨论 1.说一说你在公共场合有哪些不好的现象? 2.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3.怎样参与公共生活 (小组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责任意识任务二:倡议书我来写 通过前面的大讨论,自主完成倡议书。 读给同组同学听,提出相关意见。 (统整资料 小组展示) 2.同组之间提出意见。 责任意识任务三:公益活动我参与 1.通过社区或学校,寻找合适的公益活动。 2.积极参与,尽自己的一份力。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创新) 1.能寻找到合适的公益活动,并完成实践。 责任意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