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我在这里长大
学科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学业质量 在地图上能够指出家乡所在省份和地理位置(政治认同);简要分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能够结合日常生活讲述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安全自律意识(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遵守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家庭(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 识);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明辨是非,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单元内容建构图 单元主题 二级课题 三级课题 学生任务方向
我在这里长大 我的家在这里 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了解居住地的空间环境特征
体会居住地里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温暖
体会居住地的人们对一草一木的依恋
体会多彩的任务对居住地的人们的影响
我能做点什么 发现居住地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美好
我家的好邻居 邻居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回忆与邻里小伙伴交往的经历
尝试认识新的邻里小伙伴
学习去邻居家玩时的注意事项
回忆邻居带给自己的温暖
回忆自己带给邻居的温暖
体会小伙伴在邻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不给邻居添麻烦 学习如何解决邻里间遭遇的矛盾
学习如何避免邻里间不必要的麻烦
学习当自家权益受到伤害时如何应对
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的家乡在哪里 了解与自己家乡相关的信息
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首先从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然后,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生活更直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后,在社区邻里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对社区的人、事、物较为熟识,对社区也有一定的情感认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邻里交往观念也相对缺乏。
单元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说出自己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我能为社区做点什么,具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3.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说一说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列一列邻里生活中有哪些互帮互助的温情并能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说一说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阅资料,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简单介绍家乡的独特风光,讲一讲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说一说家乡的特产以及家乡特产的成因。 5.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具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我能为社区做点什么,具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说一说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列一列邻里生活中有哪些互帮互助的温情并能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说一说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 3.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具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核心概念 (大概念) 我是家乡代言人
大情境 (大任务) 市政府针对推广家乡特色组织招募家乡代言人,要求结合家乡人文特点、风景特色及特产等,结合自身感受进行介绍、推广。请你用5-8分钟进行介绍。
单元任务群
任务一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我的家在这里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说出自己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我能为社区做点什么,具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1.成功标准:说出自己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不成功标准:多自己居住地了解不多,不全面。超出成功标准:能在成功标准基础上结合事例发表自己看法。 2.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我为社区做的事。成功标准:做过三件以上。不成功标准:三件以下。
任务二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我家的好邻居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说一说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需要有哪些言行礼仪。 2.通过情境再现,列一列邻里生活中有哪些互帮互助的温情并能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3.通过出示情境,观看图片,说一说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 1.小组讨论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及言行礼仪。成功标准:能说出恰当方法。不成功标准:方法等不恰当。 2.列出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事情,及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成功标准:能说出恰当方法。不成功标准:方法等不恰当。
任务三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请到我的家乡来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阅资料,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简单介绍家乡的独特风光,讲一讲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说一说家乡的特产以及家乡特产的成因。 3.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具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小组间说说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成功标准:能准确从地图找出自己家乡位置。不成功标准:位置不准确。 2.借助图片,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成功标准:图文并茂,口齿清楚,介绍全面。不成功标准:介绍不准确,不流利。超出成功标准:在成功标准基础上加入自己正确的观点感受。
任务四 课型 拓展任务指导课
学习内容 我是家乡代言人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借助老师指导,提高搜集选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实现知识储备最大化。 3.选取感兴趣的点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手准备成果展示。 1.能简单写出自己的拓展任务思路,并准备实践。成功标准:借用思维导图列举自己要表现的任务群。不成功标准:想要介绍的内容不能清楚理顺。
任务五 课型 单元成果展示课
展示内容 我是家乡代言人
展示目标 评价任务
结合前期的学习,自己制作ppt,结合知识储备及合理规划,参与竞选。 成功标准:图文结合,符合演讲要求,内容具体生动。不成功标准:表述不清,准备不充分。
课时备课
课题(二级课题) 5.我的家在这里
课时 2-3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说出自己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我能为社区做点什么,具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学习任务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明确单元任务 市政府针对推广家乡特色组织招募家乡代言人,要求结合家乡人文特点、风景特色及特产等,结合自身感受进行介绍、推广。请你用5-8分钟进行介绍。
任务一:新课导入,说说自己的家 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 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 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2.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3.再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 4.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名字吗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 5.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调动学生的记忆讲述家乡的人、物,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探究) 成功标准:说出自己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不成功标准:多自己居住地了解不多,不全面。超出成功标准:能在成功标准基础上结合事例发表自己看法。 道德修养
任务二:我想说 1.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全班内交流。3.即便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人们还是到井边来,是因为这里聚集着全村人的心,那清清的井水,流淌着村民之间亲切的情意。 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集思广益,(归纳总结能力) 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向全班展示。成功标准:内容充分表述清楚。不成功标准:不能说明自己的感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任务三:我能做点什么 1.大家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或者小区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你能想一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2.教师举例提问:小区垃圾没人管,你会怎么做呢?水渠遭到破坏,你会怎么做?生活区道路被占,你会怎么做?小区绿地被占,你会怎么做呢?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4.小结:不论你是生活在村子里,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区里,人们都需要和谐相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不断改善不完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舒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使学生感受到邻里之情的温暖与可贵,引导学生珍惜邻里之情,与邻居和睦友好相处。(对比,探究) 成功标准:准确表达自己正确的见解。不成功标准:见解不全面或不正确。 责任意思
任务四:课堂小结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小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学完这一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将本课所学迁移运用于生活中。 责任意思
课时备课
课题(二级课题) 6.我家的好邻居
课时 2-3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说一说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需要有哪些言行礼仪。 2.通过情境再现,列一列邻里生活中有哪些互帮互助的温情并能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3.通过出示情境,观看图片,说一说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
学习任务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任务一:做一个有礼貌的好邻居 1.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去邻居家玩,有没有因为不礼貌被邻居或父母说过 你觉得我们在与邻居相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观察教材35页的图片,你觉得哪种行为不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对这几种行为进行评价,并改正行为的不当之处。 以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人。 1.小组讨论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及言行礼仪。成功标准:能说出恰当方法。不成功标准:方法等不恰当。 道德修养
任务二:感受邻居间的温暖 1.阅读课本第36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图1:小红放学回家忘带钥匙,张奶奶请她先到自己家里,等待父母回来。 图2:小丽的父母去出差,小丽的邻居请她到家里吃饭。 图3:李奶奶的孙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没在家,邻居张叔叔帮李奶奶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通过图片我们看出了,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邻居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接受过邻居的帮助,或者你主动帮助过邻居 师小结: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这样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温暖。大家就都能度过生活里的困难,过上美好的生活。 通过图片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发现邻居间的温暖事例, 回忆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并将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继续传递下去。 成功标准:结合图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将问题表述明白清楚。不成功标准:不能正确全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道德修养
任务三:邻里互助,生活和睦 1.(出示教材37页图片)图1:小明帮李叔叔家收西瓜。 图2:下雨了,小丽帮小毛家收晾晒的玉米和衣服。 图3:小红搀扶王爷爷下楼。 2.师:图片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邻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请大家思考,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3.师生共同阅读教材38页《垃圾不见了》这篇文章。 4.师:你认为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使学生懂得了邻里互助、生活和睦的道理。邻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我们也应该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成功标准:观点明确、正确。不成功标准:观点不正确,表达不清楚。 道德修养
任务四:不给邻居添麻烦 1.(出示教材39页图片) 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2.师:邻里之间怎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呢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平时多为邻居想一想,例如在家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小一点儿;不在楼道里堆放杂物等。 3.师:大家有谁搜集了历史上有关邻里之间谦让、体谅 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师:如果自家受到伤害时,要怎么处理呢? 4.(出示教材41页图片)师:当你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回答。 5.小结:当邻居伤害到自家时,要先去找邻居积极友好沟通,给邻居讲道理;如果邻居不理睬,也还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而不能粗暴解决。 任务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好邻居”非常重要。当我们去邻居家串门时,要做一个文明的客人;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提供帮助;当与邻居家出现矛盾时,要及时沟通,恰当解决。只有这样,邻里之间才能和睦友好相处,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和谐。 让学生懂得当与邻居发生矛盾时,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 列出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事情,及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的方法。成功标准:能说出恰当方法。不成功标准:方法等不恰当。 道德修养
课时备课
课题(二级课题) 7.请到我的家乡来
课时 2-3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阅资料,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简单介绍家乡的独特风光,讲一讲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说一说家乡的特产以及家乡特产的成因。3.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具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任务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任务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生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生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生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生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2.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 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 生:像耳朵、像问号…… 3.师:请你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的邻省。学生找出后回答。 本任务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1.组间说说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成功标准:能准确从地图找出自己家乡位置。不成功标准:位置不准确。 政治认同
任务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1.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吗 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 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2.阅读教材45页,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 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借助图片,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成功标准:图文并茂,口齿清楚,介绍全面。不成功标准:介绍不准确,不流利。超出成功标准:在成功标准基础上加入自己正确的观点感受。 政治认同传统文化认同
任务三:我爱家乡的特产 1.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6页的图片:图1,吐鲁番的特产——葡萄。生1:我的家乡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葡萄生长。这里的葡萄非常甜。图2,无锡惠山的特产——惠山泥人。生2:很久以前,心灵手巧的艺人发现家乡的稻田下面有一种黑泥,细腻坚韧,很适合捏泥塑。他们就把黑泥反复敲打,精心雕琢,捏出了人见人爱的惠山泥人。 2.师:特产就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那么,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特产呢 咱们来开一个“家乡特产发布会”吧! 3.小组合作整理带来的特产或特产图片,选出最感兴趣的特产进行介绍。举例:新疆哈密瓜、山西刀削面、四川火锅、泡菜,天津麻花等。 家乡特产发布会这一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探究,资料整理) 政治认同传统文化认同
任务四:我的家乡人 1.师:家乡的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人们为建设美丽的家乡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生观察教材47页图片:图1,张叔叔种植有机蔬菜,带领大家增收致富。图2,侗绣传承人覃奶奶带领姑娘们在绣侗绣。图3,王叔叔参与设计了市里的发电厂。图4,手巧的刘爷爷能把出问题的自行车很快修好。2.师: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给你的印象最深 最令你感动和佩服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讲述。 学生观察教材48页的图片:图1,山西人以面食为主。图2,陕北人的腰鼓极有特色。5.师: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吗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49页内容,提问: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像阿里木这样的“家乡人”在为家乡作贡献,请你说说他们的故事吧。 任务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建设家乡而默默奉献的人们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课下,让我们拿起画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最美的画面画下来吧 !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离不开建设者,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建设者的尊重。 政治认同传统文化认同
拓展任务指导展示方案
课题 我是家乡代言人 课时 2
任务目标 1.借助老师指导,提高搜集选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实现知识储备最大化。 3.选取感兴趣的点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手准备成果展示。 2.结合前期的学习,自己制作ppt,结合知识储备进行建议展示。
任务过程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任务一:资料筛选指导 1.知识储备 a.结合学过的知识,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课本中的知识点。 b.材料删选 一是切合主题选材料,二是材料真实、典型有新意,三是材料符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 能简单写出自己的拓展任务思路,并准备实践。成功标准:借用思维导图列举自己要表现的任务群。不成功标准:想要介绍的内容不能清楚理顺。
任务二:广纳建议,同学评议 任务一:参与竞选的同学进行发言 任务二:其他同学做评委,按照上节课对精选内容的要求,及对发言者的现场发挥进行评价,评选最佳代言人,并颁发证书。 成功标准:图文结合,符合演讲要求,内容具体生动。不成功标准:表述不清,准备不充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