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说课稿

资源简介

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四单元《图片生命的思考》内容的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延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内容《敬畏生命》,深入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人与人之间生命关系的休戚与共及践行对生命的敬畏打下学习基础。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2、【道德修养目标】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法治观念目标】
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健全人格目标】
通过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责任意识目标】
通过了解生命的接续,明白生命接续的意义,积极担当生命接续的使命和责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生命的接续,个人的生命在接续中担当使命。
五、说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
(3)合作探究法: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4)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嗯,我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的确,生命有时尽,从出生到死亡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珍惜有限的生命。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生命之旅,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板书: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有时尽)
【授课】电视剧里孙悟空的生命是从石头里来的,那我们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位同学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那么我们的生命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视频中把人的出生过程称作大冒险,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的发育再到最后的出生,母体怀胎十月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平安诞下胎儿。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那位同学说:感受到了生命来之不易,母亲怀胎十月很辛苦。没错,生命来之不易,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板书:生命的特点;生命来之不易)
指纹识别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指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依据。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说:说明了生命是独特的。嗯,很好,这位同学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独特”,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板书:生命是独特的)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描写生命的诗句,比如: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等。从中你可以看出呢?好,这位同学说:生命像时间一样短暂易逝、一去不复返。很好,这位同学的思维很清晰。生命是短暂的,也是不可逆的。(板书: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不可逆的)
死亡是人生的归宿,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袁隆平老先生的事迹中寻找答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2年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事业,直至逝世前夕,他依旧坚持在海南开展科研工作。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与不易。(板书:如何正确看待死亡;自然规律)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从容地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与奉献中去。(板书: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奋斗与奉献)
生命有时尽,也有接续。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材料:2023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一名大四学生海欣因脑死亡去世,父母选择以器官捐献的方式让海欣实现再生。她的心、肺、肝、双肾拯救了5个人,海欣以这样的形式继续“活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一下海欣父母选择捐献女儿器官有什么意义呢?好,时间到,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第一小组的代表说:器官捐献使海欣的生命得到了接续,在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命的价值。很好,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很好。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 一个又一个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板书:生命有接续;身体生命)
同时,社会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板书:社会生命)
为什么说海欣以这样的形式继续“活着”呢?第二小组的代表说,海欣的肉体已逝,但精神永驻。其他人会承载着海欣的希望继续生活下去。嗯,这位同学的思想觉悟很高,老师为你点赞。其实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有些人死了,但依然还活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精神生命)
【总结】美好的学习时光总是十分的短暂,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通过对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生命有时尽,但也有接续。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希望同学们都能珍爱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课后,请同学们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说教学反思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方面,在备课过程中关注核心素养,在课程设计和呈现中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责任担当。如在“生命的独特性”时,拓展独特性的表现,不论什么样的职业和道路,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在“生命的接续”中让学生谈担当谈责任。因此,需要在问题设置上更加有梯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能实现政治课的价值高度。
八、巩固提高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 )
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
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2.长生不老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即使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也难逃最终的死亡。这启示我们 ( )
①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 ③要向死而生,好好活着,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④生命有时尽,要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她(他)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她(他)的家族后继有人,她(他)给家人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国家又增添了一个纳税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 )
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③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④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这里“生命延长”指的是( )
A.对社会的贡献 B.珍惜生命,延长生命的时间
C.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D.肯定、尊重、悦纳自己的生命
5.“人海茫茫,找不出任何差异的两个人。”这主要告诉我们( )
A.人们之间没有任何差异 B.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D.如果努力找,是能找到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