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一、知识梳理:
1、主题线索
(1)两大领域:国防和外交
(2)三大军事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
(3)六大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二、基础知识
考点1 钢铁长城——陆、海、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
1. 陆军的建设:(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为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提问:最早是什么时候组建的?)
2. 海军的建设:(1)组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2)发展: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3)兵种: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4)作用: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3. 空军的建设:(1)组建:①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②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2)发展: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①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②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3)作用: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4. 导弹部队的发展:(1)组建: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2)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3)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4)装备: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5)作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新时代强军之路(1)背景:①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②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表现:①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②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易失分点】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
考点2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初的外交
1.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到如今都是);2. 外交成就:①建国之初就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3. 美国对华的态度: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二)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万隆会议: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广大的殖民地相继取得独立。②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等国的支持和响应。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召开: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5)概况:①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②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意义:①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7)万隆精神:亚非会议作为亚非国家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被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易失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4年。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①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③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2)条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4)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中美建交
(1)建国初的中美关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②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①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②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影响打球;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此事件被称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意义:①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②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③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3. 中日建交
(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
(2)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总结:(1)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梅开三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易失分点】1.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重返而不是加入。因为我国本来就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僵局打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中日建交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不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缓和是中日建交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 成就:(1)改善与周边、大国关系: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②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①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②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结:①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②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2. 重大事件: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申奥成功。
3. 纵观新中国成立之后到至今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①新中国取得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背诵检查)
1.火箭军在改名之前叫什么 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从导弹部队的发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 是谁在何时提出的 有何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有何特点 我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5.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到了哪些国家的帮助 在哪一次会议上得到了恢复 有何意义 7.请通过设计示意图或表格的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合理展示出来。
【参考答案】
1.第二炮兵部队。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时间:1955年。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我国的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5.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的恶化)。意义: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7.归纳:
外交成就 时间 意 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 1955年 “求同存异”成为国际共识。
重返联合国 1971年 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中美建交 1979年 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上海APEC会议 2001年 当时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三、拓展
1.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是极其有利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家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同”“异”。
(1)“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相同。(2)“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中美关系的关键:台湾问题。(2)中美如何交往:中美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合作与发展。(3)启示:①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②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③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5.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1)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2)中国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3)两国人民应面向未来,以史为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根本出发点。(4)中日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两国政府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6.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友好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7.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②实行积极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③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及外交人员的努力;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2)启示:①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后盾和保障,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创设良好的和平环境,才能发展自己;③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