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单元)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单元点拨:第一单元单元整合(7个易错点总结+典例详解剖析方法技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学案》(单元)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单元点拨:第一单元单元整合(7个易错点总结+典例详解剖析方法技巧)

资源简介

单 元 整 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易错点1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
(1)细菌:从名称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易错点2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原核生物
蓝藻(念珠藻、色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藻类,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易错点3 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错点4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
C、H、O、N四种基本元素中,鲜重条件下,O>C>H>N;干重条件下,C>O>N>H,可以用谐音来记忆:鲜羊(氧)干碳。
?易错点5 斐林(班氏)试剂不能检测所有糖类
还原糖可与斐林(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易错点6 糖类不是细胞中的唯一能源物质
(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2和H2O。正常情况下,脂肪、蛋白质除正常代谢产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状态或衰老状态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能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太阳能是最终能量来源。
?易错点7 不要认为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其肽键数=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水解所需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解题方法1 选择题解题技巧(一)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由于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在高考中是固定题型。这类试题具有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学生常因顾此失彼而错答,得分率较低。
技巧一 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
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
【例1】 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答案:D
技巧阐释: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本题易错选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关键词到底是RNA“完全水解”还是“初步水解”。
技巧二 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①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分泌过程等。
【例2】 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答案:C
技巧阐释:本题关于三种糖类物质描述的三句话都有限定条件,根据每一句叙述的限定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存在于RNA中的糖是核糖,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存在于叶绿体中的糖是葡萄糖,线粒体中利用的是丙酮酸;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是糖原,植物中无糖原。
技巧三 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中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相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例3】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多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位于第1位)和一个氨基(位于第30位)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
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答案:D
技巧阐释:本题隐含条件是二肽、多肽概念。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但不能确定哪一端是氨基,哪一端是羧基;每除去一个甘氨酸会破坏两个肽键,产生的羧基会增加一个氧原子,但甘氨酸会带走一个氧原子,因此新形成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和原多肽的氧原子数相等;第20位和第23位间形成的产物是二肽,因此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该链中的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三条多肽和一个二肽;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技巧四 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学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学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例4】 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S—S—”为由两个“—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个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  )
A.m,18m
B.(m-4),18(m-4)
C.(m-3),18(m-3)+4
D.(m-2),18(m-2)+4
答案:D
技巧阐释:本题干扰因素是环状肽链及二硫键,环状肽生成时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氨基酸数-0。题图中有三条肽链,中间一条为环状,故失水数为(m-2),由于有2个二硫键失去了2个“H”,故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m-2)+4,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