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和沿80°E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南北低
D.中部高,东西低
2.受地势影响,亚洲中部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
A.季风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寒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受地势影响,亚洲的河流( )
A.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B.自南向北流
C.流量季节变化都非常大
D.都有结冰期
4.日本和印度分别位于(  )
A.南亚和北亚
B.东亚和南亚
C.中亚和北亚
D.中亚和东亚
5.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亚洲和非洲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得益于( )
A.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B.气候复杂多样
C.气候大陆性强
D.降水年际变化大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北温带
B.东部濒临太平洋
C.气候类型较单一
D.全部位于北半球
7.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气候类型,亚洲没有的是( )
A. B.
C. D.
8.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在( )
A.乌拉尔山、苏伊士运河
B.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
D.巴拿马海峡、土耳其海峡
9.亚洲地形类型的主体是(  )
A.高原和盆地
B.高原和山地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丘陵
读亚洲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阴影区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列哪个图基本反映了这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情况( )
A.A B.B C.C D.D
11.甲、乙、丙、丁四地中,在一年中自然景观变化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①东亚的谷物种植业 和 ②西亚的游牧业,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别与下列那一组自然条件有关( )
A.①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②气候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广布
B.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高原地形,水草广布
C.①华夏文化的影响 ②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D.①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 ②人口稀疏,粮食需求量小
阅读“中亚地区地理简图”和“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中亚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14.下列关于本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地区
B.种植业发达的地区
C.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D.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的河流沿岸
15.下列关于该地区小麦区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北部平原
B.降水较少的北部高原
C.降水较多的东南部高原
D.降水较少的中部平原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它们滋养着生命,孕育着文明。在亚洲,黄河和长江共同孕育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恒河在宗教信仰的熏陶下熠熠生辉,幼发拉底河为世界带来最古老的文明。图为亚洲地形、河流及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亚洲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河流中上游高原
D.亚洲大陆内部
17.这里适宜古文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处温带,气候温和
②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距海较近,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如此多彩的亚洲文明( )
A.根植于复杂的自然环境
B.塑造了多样的亚洲地形
C.得益于相同的民族文化
D.孕育出相近的民俗风情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图中①-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途中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在①地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排列整齐的橡胶林
B.随风摇曳的椰子树
C.一望无际的稻田
D.硕果累累的枣椰树
二、解答题
21.读亚洲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东临A________洋,西与B_______洲陆地相连,西南隔③运河与________洲相邻,东北隔⑥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赤道从亚洲南部C_________群岛穿过,因此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半球。
(3)亚洲地面起伏大,既有号称“世界屋脊”的②__________高原,又有世
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亚洲河流呈辐射状向四周流,由此可知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4)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①________山位于亚洲与B洲分界线上。
(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其东部和南部地区_______气候显著;造成④和⑤(④终年严寒⑤终年炎热)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6)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D半岛所在地区居民多信奉________教;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的是___________。
22.读“亚洲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大洲或大洋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我们生活的大洲是________洲,该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该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三个热量带,大部分位于其中的________带。
(3)图中关于A、B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地不属于亚洲地区 B.造成AB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C.图中A地属于热带地区 D.图中B地夏季漫长而炎热,冬季短促而严寒
(4)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你能举例证明这个说法吗?(至少举三例)
23.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______半球(东西)、_____半球(南北)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濒A_______洋、东濒B______洋、南濒C_____洋,
西南邻D_________洲、西接E________洲、东北望F_____洲.
(3)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有很多世界之最,如:
世界最大的湖:①_______,世界最大的群岛:②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③________,世界最高的高原:④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亚洲中部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亚洲中部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受地势影响,亚洲中部形成了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B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季风气候,A错误。亚洲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寒带气候,C错误,亚洲的中部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了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B。
3.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发育了很多大江大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B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印度属于南亚地区,日本属于东亚地区。所以选B。
5.A我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地球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中心区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形成温湿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
6.B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亚洲,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故A错误。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故B正确。亚洲气候类复杂多样,故C错误。亚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故D错误。故选B。
7.B.由图可知,A、B、C、D分别是冬雨夏干型的地中海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地域辽阔,气候复杂,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所有的气候都具备。图中的B表示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
8.B本题考查大洲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故选B。
考点:亚洲
9.B亚洲地形的主体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多样,高低错落相差大,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B符合题意。
10.C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从四个图上看A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B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正确的是C。
11.D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小,所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最小。因此最小。
12.A东南亚的谷物种植业是由于该区域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西亚的游牧业是由于这里气候干旱,荒漠与荒漠草原广布,故选A。
13 B.读图可以看出,中亚东部主要是高原、山地,中部多丘陵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 D.中亚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故A错误。中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B错误。中亚以温带大陆性气气候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畜牧业不发达,故C错误。中亚地区人口城镇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高山山麓的绿洲以及沙漠中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故D正确。故选D。
15 A.亚洲中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中部地区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图例可以看出,中亚地区的小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多的北部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16.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位于亚洲的文明古国有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现在伊拉克)。读图可知,亚洲文明古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B正确,C错误。地处中低纬地区,A错误。主要位于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B。
17.读图可得,这里适宜古文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距海较近,交通便利等, 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南亚的恒河流域和西亚的幼发拉底河流域主要属于热带气候,①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18.如此多彩的亚洲文明根植于复杂的自然环境,A正确。一般是气候与河流塑造多样的亚洲地形,B错误。图中亚洲不同文明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同,CD错误。故选:A。
19.A 20.D根据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进行分析解答。
19.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故选A。
20.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为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枣椰树是西亚地区的植被。故选D。
21. 太平 欧 非 白令 马来 北 青藏 中间高,四周低 乌拉尔 季风 A 伊斯兰 耶路撒冷
【详解】(1)图中可知,亚洲东临A太平洋,西与B欧洲陆地相连,西南隔③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图中可知,赤道从亚洲南部C马来群岛穿过,因此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少部分位于南半球。
(3)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最悬殊,既有号称“世界屋脊”的②青藏高原,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河流受地势影响呈辐射状向四周流,
(4)图中可知,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①乌拉尔山位于亚洲与B欧洲分界线上。
(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其东部和南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造成④和⑤(④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⑤位于低纬度地区,终年炎热)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6)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D阿拉伯半岛所在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22.(1) 非洲 欧洲 亚洲 印度洋 太平洋
(2) 亚 北 东 北温
(3)C
(4)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等其他正确也可
【详解】(1)从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濒A表示的北冰洋,东临B表示的太平洋,南临C表示的印度洋,西南邻D表示的非洲,西接E表示的欧洲,东北望F表示的北美洲。
(3)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23东 北北冰 太平 印度 非 欧 北美 里海 马来群岛 阿拉伯半岛 青藏高原
【详解】
(1)从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濒A表示的北冰洋,东临B表示的太平洋,南临C表示的印度洋,西南邻D表示的非洲,西接E表示的欧洲,东北望F表示的北美洲。
(3)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