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案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和细胞中的糖类、脂质题号1234567891011选项考点题号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2、3、9、10、12糖类与脂质4、5、6、11、13、14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7、8 一、单项选择题1.秋季部分学校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对该病的研究发现:病原体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用RNA水解酶处理后失去感染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危害性很大;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原体含有的元素中一定有N和PB.该病原体的细胞壁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C.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干扰素可使病原体凝集D.该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答案:A2.(2013·深圳实验学校)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B.2为脱氧核糖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解析:根据碱基种类可以判断,该核苷酸长链为脱氧核苷酸(含胸腺嘧啶T)长链。所以,2为脱氧核糖,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脱氧核苷酸长链)主要位于细胞核中,但在细胞质中也能找到,所以选D。答案:D3.下列关于脱氧核糖核苷酸各成分间连接关系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B.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D.磷酸—核糖—含氮碱基解析: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磷酸与含氮碱基不相连,它们都连在脱氧核糖上。答案:A4.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C/%O/%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脂肪7513较多较多X糖类4450较少较少Y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解析:C5.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B.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C.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D.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解析:B6.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胆固醇也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葡萄糖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因脂肪中C、H的比例比糖类中的高,故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时脂肪的耗氧量多,产能也多。答案:C7.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解析: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重要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故B正确、D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配成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故A错误;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用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故C错误。答案:B8.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时,可以观察到红色区域较大,主要位于细胞质中B.含RNA的区域被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红色C.实验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选择染色均匀且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D.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宜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因为紫色的液泡会干扰对红色细胞质的观察;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DNA可被甲基绿染色剂染成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红色;实验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选择染色均匀且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又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9.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单体及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某些元素,X、Y、Z、P代表单体,Ⅰ、Ⅱ、Ⅲ、Ⅳ代表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所代表的元素中存在相同的种类,如NB.P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C.Ⅰ可以代表糖类,也可以代表脂肪D.Y物质中的单糖是核糖,Ⅳ的多样性由Ⅱ决定解析: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N、P,B代表的元素是N,因此,A、B中都含有N;图中P为氨基酸,氨基酸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糖类和脂肪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且都是能源物质;图中Ⅳ为蛋白质,Ⅱ为DNA,Y是脱氧核苷酸,Y中含有脱氧核糖,Ⅳ(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Ⅱ(DNA)的多样性决定的。答案:BD10.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或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B.纤维素酶能除去细胞壁,果胶酶可分解细胞膜C.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并携带一种氨基酸D.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蛋白质的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C11.下列表示的物质间的关系图形中正确的是( )答案:AD三、非选择题12.(2013·广州六中检测)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⑤所指元素为________。(2)D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3)E具有多样性,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4)染色体是__________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里,用__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5)蛋清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这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备选材料: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稀释蛋清液、唾液、蒸馏水、试管、滴管。其他材料若需自选。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1、2、3;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分析:由于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据图可知:A物质为DNA,经转录②形成RNA(D),再经过翻译③形成多肽链(B),B经过折叠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E),图中a为脱氧核苷酸,b为氨基酸。(1)图中⑤为N、P,⑥为N。(2)D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3)从b的角度分析,E具有多样性主要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有关。设E分子中的肽键数目为x,则(x+m)r-18x=e,因此,x=(e-mr)/(r-18)。(4)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用甲基绿染色,细胞核可以被染成绿色。(5)要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应以蛋白液、唾液和蒸馏水为实验材料,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若在唾液中发生与蛋白质类似的双缩脲反应,而蒸馏水中不发生,则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1)N、P (2)核糖核苷酸 (3)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e-mr)/(r-18) (4)基因(遗传物质) 甲基绿 (5)实验步骤:②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稀释蛋清液、唾液和蒸馏水③然后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3支试管中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振荡 ④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1、2号试管中均出现紫色物质,3号试管中不出现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13.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们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 ℃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根据上述材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不含有也不能合成______。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3)简述实验操作: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为甲、乙两组。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 (2)海藻糖 (3)②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零下271 ℃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其避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使其避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14.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分析并回答:(1)人体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过程为______。其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______种不同的物质。②过程所需原料是________。(3)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________的合成。(5)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___________。据上图分析可知,细胞对胆固醇的含量的合成过程存在________机制。(6)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______________。答案:(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转录 6 氨基酸 (3)蛋白质 胞吞 流动性 (4)LDL受体 (5)内质网 反馈 (6)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